天文台指觸發本港暴雨三大條件同時出現 提醒DSE考生留意天氣
DSE中學文憑試現正舉行,天文台指受低壓槽影響,今起至本周二(23日)本港間中有驟雨及狂風雷暴,雨勢有時較大,提醒考生出門前留意天氣消息及預留充裕交通時間。
香港暴雨產生有三個條件,即當低壓槽﹑高空輻散及高空擾動同時出現,天文台指預測顯示,三個條件這三日都並存,尤其是低壓槽於星期一(22日)及星期二(23日)在廣東沿岸地區徘徊,情況較差。如美國電腦模式預測珠江口一帶雨勢較大,但歐洲、英國電腦模式及人工智能電腦模式「伏羲」則預測雨區集中在廣東內陸的低壓槽附近。綜合考慮最新的電腦模式預報,預計本港這兩三日間中有驟雨及狂風雷暴,雨勢有時較大。
天文台科學主任昨日(20日)撰寫題為《考試先落大雨?》天氣隨筆文章,指出受低壓槽影響,本港上周四(18日)有大驟雨及狂風雷暴,東部及新界部分地區錄得超過30毫米雨量,而長洲曾錄得猛烈陣風,天文台發出今年第一個黃色暴雨警告信號。
最新的衛星雲圖顯示,一道低壓槽昨日為廣東內陸帶來雷雨,並會在今日逐漸靠近廣東沿岸,於星期一及星期二在沿岸地區徘徊,這段期間華南亦會間中受高空擾動及高空輻散區影響。
天文台指香港暴雨產生有三個條件,當低壓槽﹑高空輻散及高空擾動同時出現,大氣配置便有利對流旺盛發展,暴雨就有機會發生。
觸發暴雨的其中一個主要機制是大氣中有強對流活動,由近地面或低層出現向上衝往高層的上升氣流。若配合不穩定的大氣結構(即下熱上冷)及低層充沛的水汽輸送,就會出現降雨。簡單來說,若熱力及水汽條件充足,對流活動愈強烈、愈持久,地面錄得的雨量便愈多,在春夏季節,華南沿岸包括香港的大氣熱力和水汽條件配合大雨發展並不難。
近地面或低層氣流的匯聚(即輻合)可強迫氣流抬升。至於這些被「迫」上升的氣流可上衝至多高,往往取決於中、高層有沒有支持機制。高空擾動(指大氣中至高層,氣流在近水平方向大幅度的波動)是其一,高空輻散(即高層氣流擴散)是其二。若以流線描繪,擾動氣流就像波浪般傳遞,而波動前的氣流會抬升,波後的氣流會下沉(圖二)。
由於大氣是連續流體,當高層氣流在某空域出現向四周擴散現象時,會對該下方產生向上抽吸作用,以填補因高空輻散而「流失」的空氣。如圖一所示,近地面或低層因輻合而被「迫」抬升的空氣,若能配合中層擾動,並加上高空輻散,便可往向上爬升至大氣頂層,形成對流。如果這些有利的大氣形勢持續一段長時間,上升氣流會愈來愈強,支持暴雨發展。
天文台表示,這次各大電腦預報模式均預測低壓槽會在今起兩三日影響廣東沿岸地區。隨着低壓槽今日(21日)逐漸南移,即使低壓槽的主體未抵達沿岸地區,其南面亦有機會發展出較旺盛的對流,如美國電腦模式預測珠江口一帶雨勢較大,但歐洲、英國電腦模式及人工智能電腦模式「伏羲」則預測雨區集中在廣東內陸的低壓槽附近。
低壓槽會在星期一至星期二在廣東沿岸徘徊,但各大電腦預報模式對於高空輻散區及高空擾動影響時間和位置的評估仍有分歧。綜合考慮最新的電腦模式預報,預計本港這兩三日間中有驟雨及狂風雷暴,雨勢有時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