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金灣高質量發展海洋經濟 上年產值逾100億元同比增長18%

撰文:羊城晚報
出版:更新:

乘風而起,向海而行。珠海金灣正積極把握機遇,將海洋經濟囊括在「5+2+N」現代化產業體系中,布局包括裝備製造區和高欄港綜合保稅區在內的「7+3+1」產業園區,以海陸空統籌的方式,重點推進海洋工程裝備製造業發展,並以濱海旅遊業的發展為契機,延長海洋經濟產業鏈。

數據顯示,2022年金灣海洋經濟規上工業企業14家,實現產值100.30億元,同比增長18.0%;實現增加值18.42億元,同比增長94.1%。2023年1-8月,16家海洋經濟規上工業企業實現規上工業增加值15.26億元,同比增長26.1%。金灣正探索一條與海洋共生的發展之路。

發揮海陸空聯運區位優勢

金灣地處珠海幾何中心位置,毗鄰港澳、銜接粵西,與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一水相隔、路橋相連,占據粵港澳大灣區對接港澳、輻射粵西承東啟西的關鍵區位。近年來,金灣積極加快交通通道建設,力促各大交通項目落地,打造快捷、通暢、高效的現代綜合交通體系,完成了從交通末梢到交通樞紐的蛻變,成為輻射粵西、聯通全國的交通樞紐。

空港方面,目前,珠海機場改擴建工程中新建T2航站樓總建築面積達19.1萬平方米,計劃在2024年完工,建成後可滿足旅客年吞吐量2750萬人次。與之配套的機場綜合交通樞紐建設,將對城際軌道、公共交通、道路交通等交通集疏運方式進行一體化銜接,也計劃在2024年建成使用。

陸路交通方面,金灣與相鄰區域往來愈發方便。2021年,洪鶴大橋通車,珠海大橋不再是唯一連接珠海東西部的要道;2022年,世界首座公鐵同層多塔斜拉橋金海特大橋主跨合龍;鶴港高速二期與黃茅海跨海通道一系列重大交通基礎項目持續推進;廣珠鐵路,是一條珠海向外連接的市郊鐵路,也是服務港口的貨運專用線鐵路。

海港方面,2021年初,金灣區與珠海經濟技術開發區實現一體化運作,一躍成為全國唯一同時擁有空港、海港的縣級行政區域,為發展海洋經濟奠定了深厚的基礎。其中,高欄港口岸是國家一類對外開放口岸,擁有珠江三角洲最大噸位的液體化工品碼頭泊位。

這些大橋、公路、鐵路、空港、海港已形成了一張細密的交通網,人流、車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在金灣這片熱土高效流轉,「交通優勢」轉化為「物流優勢」愈發明顯。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來,珠海推動港珠澳大橋經貿新通道高質量載體建設步伐進一步加快,其中空港國際智慧物流園、高欄港綜合保稅區這兩個重要載體就在金灣區。其中,空港國際智慧物流園預計年內完成驗收,成為內地連接港澳的貨物集散中心;已投入使用的高欄港綜合保稅區則地處港珠澳大橋西延線,貫通珠江口東西兩岸黃金通道上,規劃面積2.514平方公里,定位為「產業特色鮮明、配套設施齊全、營商環境一流」的海關特殊監管區域。

金灣海上風電場。(羊城晚報)

據悉,作為珠海首個綜保區——高欄港綜合保稅區在今年6月5日實現封關運作,正式開啟業務運行。截至目前,園區已有簽約落地項目16個,涉及保稅加工、保稅物流、跨境電商等多個業態。項目總投資約45億元,達產後可實現產值約49億元/年、進出口貿易額約128億元/年。

新興海洋產業蓬勃發展

海洋工程裝備製造是新興海洋產業的重中之重。近年來,金灣立足現有產業基礎,結合建設珠江西岸先進裝備製造產業帶的目標,加快提升海洋工程裝備製造產業能級、量級,成為珠海海洋經濟的一大重要增長極。

數據顯示,位於金灣區的高欄港從2013年只有9個開放碼頭、31個對外開放泊位增長到2023年17個開放碼頭、54個對外開放泊位。從高欄港出境的珠海製造新造船實現從無到有,僅去年一年就多達25艘。

由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負責工程總承包的香港LNG(液化天然氣)項目也成功實現首船卸料和管線通氣,標誌著全球最大海上LNG接收站進入試運行階段。在該項目中,包括組塊、棧橋在內的17個核心部件的建造都出自珠海金灣場地。

作為粵港澳大灣區天然氣供應的「橋頭堡」和「主力軍」, 中海石油深海開發有限公司珠海高欄終端(下稱「中海油高欄終端」)落實國家「雙碳」目標,走生態優先、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道路,建設完成地面分布式光伏項目等多個節能項目,目前中海油高欄終端已啟動1套20萬噸級的二氧化碳回收項目,預計平均每年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8萬噸。據悉,今年是中海油高欄終端機械完工的十周年,從投產至今,高欄終端已連續為粵港澳大灣區安全平穩供氣超過430億立方米,惠及粵港澳大灣區數十個城市、100余家企業和近千萬人口。

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國之重器」也在金灣誕生,從金灣出發,走向世界。今年3月26日,隨著一聲響亮的汽笛聲,中國首座深遠海浮式風電平台「海油觀瀾號」從位於金灣的珠海福陸碼頭啟航,前往海南文昌海域,為南海油氣田開采提供綠色電能。這也標誌著中國深遠海風電關鍵技術取得重大進展,海上油氣開發邁出進軍「綠電時代」的關鍵一步。

在距離深圳東南250公里的陸豐油田群海域,由金灣企業中海福陸生產的亞洲第一深水導管架「海基一號」已經投入使用一年多。未來,依托「海基一號」,將同時開發陸豐15—1和陸豐22—1兩個油田,共14口生產井、3口註水井,全部投產後高峰日產原油達5000噸。「海基一號」模式的成功應用,為經濟有效開發中國中深水海域的油氣資源開拓出一條新路,進一步提高中國能源安全保障能力。

珠海高欄港綜合保稅區

經濟文化城市因海融合

祭海祭船、登船排位、開賽爭先、沖刺奪標……今年端午節前,擁有200多年歷史的三竈海上龍舟賽時隔8年再度回歸。來自金灣區四鎮共8支隊伍駕舟「乘」龍,劈波斬浪。長達1小時的「馬拉松」式海上競逐,將許多三竈老居民的記憶帶回到曾經數萬村民為了龍舟賽從世界各地回到珠海備賽、觀賽的盛況中,此次賽事也是許多「10後」乃至「20後」新生代首次感受到這項市級非遺的魅力。

2018年7月,三竈海上龍舟賽被列入珠海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金灣區相關負責人介紹,此次海上龍舟賽的重啟,把特具本土特色的三竈傳統民俗搬上更大舞台,這是傳統與現代的交融,也是基於傳承的創新。

因海融合的故事還不止於此。7月1日0時9分,隨著閘門打開,第一輛北上的香港單牌車緩緩駛出港珠澳大橋珠海公路口岸。作為首名「港車北上」政策落地實施後駕車通關的香港市民,李伯欣分享了他的行程計劃:「第一目的地是金灣區,打算去航空新城、太空中心等地參觀遊覽。」根據估算,約45萬名香港單牌車車主將享受到「港車北上」這一政策,從而深度分享粵港澳大灣區交通互聯互通的紅利。未來,更多如李伯欣一般的香港車主都能夠「一腳油門」直通金灣。

走進珠海市首個大型集中式光伏項目——魚林村光伏復合項目建設現場,工人們正緊鑼密鼓地在魚塘上安裝一片片光伏板。據悉,項目擬於2023年12月建成,建成後,首年發電量可達3.36億千瓦時,每年可節約標煤10.1萬噸,減排二氧化碳27.7萬噸。作為金灣區內的綠色生態海洋經濟產業之一,未來,魚塘水面上方架設光伏板發電,光伏板下方水域可以進行魚蝦養殖,可實現綠色能源與綠色漁業的高效協同,有效推動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協同共進,成為金灣打通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化的有效路徑。

目前,作為海上絲綢之路重要一環的金灣,正以優越的區位優勢、得天獨厚的海洋資源,持續推進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在不斷推進的海洋開發戰略中,金灣正以優質豐富的海洋要素,不斷激發著城市發展的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