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聖節|過西方節日被批「崇洋媚外」 黨媒:大可不必指責過度敏感
10月31日是萬聖節Halloween,在西方國家已習慣在當日畫著誇張的妝容、穿著搞怪奇異的服飾慶祝節日。而在內地總有聲音會將過萬聖節、聖誕節等稱為「崇洋媚外過洋節」,尤其今年疫情結束的第一個萬聖節,上海民眾扮成向太、那英、李佳琦和《甄嬛傳》等角色,引發網民關注。
雖然有網民批評中國人過萬聖節評是「崇洋媚外」,不過,有共產黨機關報《解放日報》評論稱,這種指責「大可不必」,不必過度敏感,更不用上綱上線到所謂的「敵我矛盾」。要建立文化自信,真正的文化自信不是盲目崇洋,更不是盲目排外,而是一種基於尊重的平視。
據了解,上海的網紅街道「巨富長」(上海鉅鹿路、富民路與長樂路三條小街的簡稱)已變成萬聖節狂歡之所,活動中心鉅鹿路更是水泄不通。來參加的民眾打扮成各種造型。有人扮成《甄嬛傳》裡的安陵容「乘著」小船緩緩前行;也有人帶上李佳琦的面具,複述他不久前直播時的名台詞「哪裡貴了」;有的還模仿向太、那英等明星,唯妙唯肖。
對此《解放日報》稱讚此景:內地綜藝「百變大咖秀」都沒那麼精彩。而對與網絡輿論稱「過洋節」、崇洋媚外等,評論表示,「沒什麼大事,也就是上海人們平平無奇地來提前過萬聖節了而已。」各種裝扮的登場,是真正的「中國限定」突出一個百花齊放。而這樣的場景,也正是上海「大城市的氣度」,人們印象裡「上海該有的樣子」。
評論表示,對於有人指責過西方節日的年輕人「崇洋媚外」,且反對在中國過外國節日,「實在是大可不必。」也不必過度敏感,更不用把整個事件和所有細節都上綱上線到所謂的「敵我矛盾」。這就是一場年輕人的節慶狂歡,不妨多點娛樂精神,沒必要看到「吸血鬼」「南瓜燈」就草木皆兵。
評論認為,這更像是一場「中外年輕人共同參加的世界文化大Party」,是上海國際化程度的「生動註腳」。且年輕人工作壓力挺大,需要發洩,在平凡又枯燥的生活裡找一點樂趣,「又有什麼好苛責的呢?節日只是表皮,快樂才是筋骨。」
「牆內開花牆外香,可謂環球同此涼熱。」評論指出,亦可將此看作是文化的交流互鑑。
評論表示,真正的文化自信不是盲目崇洋,更不是盲目排外,而是一種基於尊重的平視。上海是個海納百川的城市,當然有氣度也有自信包容不同的文化形態,就像這座城市本身的歷史一樣,她從來就是在開放的狀態中發展、壯大自身的。
網民:找個理由發瘋
小部分聲音的批評並沒有讓內地年輕人退縮,許多網民表示,cos各種人物、化誇張的妝容,並不是崇洋媚外,「就是找個理由發瘋而已」,希望發洩生活工作的壓力。還有網民認為,海外過春節是「文化自信」,國內過洋節是「崇洋媚外」,這樣的看法是赤裸裸的雙重標準。
法定假日不敢亂來,傳統鬼節中元節感覺更嚴肅,沒地發瘋,剛好萬聖節和聖誕節對我來說不知道什麼意義也不會害怕,就直接發瘋了,出去嗨畫奇怪的妝也沒人說。
過洋節就是崇洋媚外,那年三十不放假是什麼?
我覺得挺歡樂的,特別是看到這種百花齊放的cos,這英cos那英真的太搞笑了,還有那個cos向太的,簡直笑死
傳統節慶七月半,我也不敢過呀,誰敢這麼玩
自己傳統節日都不重視,就不怪不得別人過國外節日
其實,這樣也不叫年輕人過節,而是藉了節日的名義,出來發瘋發洩,有助於社會和諧呀~ 少點精神病人,不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