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粵港澳大灣區求學報告》發布 港澳院校受青睞

撰文:羊城晚報
出版:更新:

「珠江落天通南海,海上明月照灣區。」作為充滿活力的世界級城市群與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粵港澳大灣區的人才發展令人矚目。

在粵港澳大灣區,香港和澳門的大學因其國際化視野、雙語環境、國際交流機會而備受內地學生的青睞。9月23日,啟德教育發布《2023粵港澳大灣區求學報告》,聚焦與內地互認學歷的15所香港高等院校、7所澳門高等院校與3所港校灣區分校,結合官方數據及啟德學生在港澳與港校灣區分校的求學申請與錄取數據,重點分析了本科、研究生求學的申請要求與錄取趨勢、粵港澳地區的就業情況,並就粵港澳地區的求學規劃、申請準備及求職就業等方面提供了專業建議。

《2023粵港澳大灣區求學報告》發布。

香港「自資專上教育委員會」非本地學生人數統計資料顯示,自2016年開始,香港高等教育階段各個學位層級的非本地學生數量與日俱增,2022年、2023年度非本地學生中,攻讀副學士1200人,學士學位17700人,授課型碩士31000人,研究型碩博13300人。

香港入境事務處赴港學生的簽註統計情況顯示,2021年內地生赴港入讀人數已達到37087人,同比2020年上漲19.16%。澳門教育及青年發展局數據顯示,2021/22年度在澳門高等院校就讀的內地生比上一學年上漲了22.7%,本科生為15374人,碩博生為11759人。

現場圖片。(羊城晚報)

在港澳與內地合作辦學方面,數據顯示,2023年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共錄取了1434名內地本科生,在校生共有9000多名,其中研究生約3100名;香港科技大學(廣州)首次招收140名本科生,其中內地錄取本科生125名,全部在提前批,依據高考分數錄取;北京師範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共錄取新生2100余人,在校生逾9000人。

《2023粵港澳大灣區求學報告》介紹,港澳院校、港澳與內地合作辦學高校本科的申請方式包括高考誌願提前批填報、常規高考誌願填報、綜合評價、學校官網申請等。除高考成績外,港澳院校、港澳與內地合作辦學本科也接受A-Level、SAT、IB、OSSD等國際考試成績申請。啟德留學數據顯示,2023-2024學年港澳院校、港澳與內地合作辦學本科錄取中高考生的占比增長至近七成,國際生的占比降至三成;A-Level依然是申請港澳本科的首選國際考試成績,其次是IB。

《2023粵港澳大灣區求學報告》發布。

香港「大學資助教育委員會」統計數據顯示,2022-2023學年香港八大非本地生本科就讀專業集中在理學科(27%)、商科與管理科(27%)、工程科與科技科(20%)、社會科學科(16%)、文科與人文科學科(7%)。2023學年,香港科技大學(廣州)本科設置了人工智能、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智能製造工程三個專業,首批「紅鳥碩士項目」重點圍繞「未來醫療健康保健技術、可持續生活和智能工業化」三大領域。2022學年,香港大學新設人工智能理學碩士。2023學年,香港理工大學、澳門大學也開設了人工智能相關碩士專業。

啟德留學數據表明,2023-2024學年,在本科錄取方面,香港八大公立院校錄取量最高,占比為41%,其次是香港私立院校(32%)和澳門院校(26%)。在研究生錄取方面,香港八大公立院校的錄取量接近九成,香港私立院校(4%)和澳門院校(5%)的錄取量相對較低。

根據啟德留數據,香港TOP3院校(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科技大學)的研究生錄取學生中,超過六成來自「雙一流」院校,近四成的學生雅思成績在7分及以上,有五成的學生GPA在85分及以上。香港理工大學和香港城市大學的研究生錄取學生中,近六成來自「雙一流」院校,其中1/3的學生雅思成績在6.5分及以上,1/3的學生GPA在80-84分。

香港浸會大學、香港教育大學和嶺南大學的研究生錄取學生中,有七成以上來自於普通一本及以下院校,近三成的學生雅思成績在6.5分及以上,1/4的學生GPA在85分及以上。而香港私立院校的研究生錄取學生,超過八成來自於普通一本及以下院校,接近一半的學生未提供英語語言成績,近一成的學生GPA在85分及以上。

另一方面,澳門院校的研究生錄取學生主要來自於普通一本及以下院校。在澳門大學、澳門科技大學和澳門城市大學的研究生錄取學生中,GPA達到80分及以上的占比分別為69.5%、61.2%和43.8%。在港澳與內地合作辦學的研究生錄取方面,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和香港科技大學(廣州)的錄取學生主要來自於「雙一流」院校,北京師範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的錄取學生主要來自於普通一本及以下院校。在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和北京師範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的研究生錄取學生中,GPA達到80分及以上的占比分別為70.2%和60.8%。

活動現場。(羊城晚報)

據了解,粵港澳大灣區擁有超過1000萬家市場主體、25家世界500強企業和超過1000家上市公司,每年創造大量就業機會。近年來,大灣區內地各城市相繼出臺多項支持港澳青年創新創業的政策,競相推出人才激勵計劃,如廣州的「紅棉計劃」、深圳的「孔雀計劃」、東莞的「藍火計劃」等。這些政策包括人才綠卡、落戶獎勵、安家補助、項目獎勵等多項措施,旨在為港澳青年提供在粵就業和創業的便利和支持。

另一方面,2022年年底,香港特區政府推出了名為「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的政策,該計劃旨在引進具有高級技能和經驗的人才。根據該計劃,成功引進的人才將獲得為期兩年的有效入境許可,且在居住滿7年後可以申請永久居民身份。這些高端人才分為三類,其中,B類申請包括畢業於全球百強大學,並在申請前五年內累積至少三年工作經驗的人士;C類申請則包括畢業於全球百強大學但工作經驗少於3年的人士。截至2023年6月,數據顯示,香港部分人才計劃的申請及獲批情況中,超過七成的申請者屬於B類和C類申請,獲批率均達到了約80%。

澳門於2022年8月11日通過了《人才引進法律製度》法案,明確了三類人才可申請移居澳門並通常在居住滿7年後成為永久居民。這三類人才包括高端人才計劃、優秀人才計劃以及高級專業人才。澳門人才引進計劃首階段的主要引進對象包括大健康、現代金融、高新科技以及文化體育產業領域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