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暴雨|羅湖曾被稱為「深圳威尼斯」 30年前水災照片曝光

撰文:深圳微時光
出版:更新:

圳,田邊水溝。深圳,很深的水溝。一個周圍有很多深水溝的村莊,謂之「深圳」。這就是當年「深圳」名字的由來。清代《新安縣誌》記載,深圳河水深且急,遇上下雨,必發洪水,居民來往十分困難,常有人「不知深淺,動遭淹溺」。這兩天經歷了這場特大暴雨的深圳人笑言:原來這才是深圳,以前都是「淺圳」。

(深圳微時光授權使用)

當年輕的我們在討論這場深圳史上最大暴雨時,偶有老一輩的深圳人會悻悻地提起:那場1993年的大雨,以及30年前「被淹沒的城市」。

01

1993,那場持續2天的水災‍‍‍‍‍‍在吳政偉先生的回憶裏,1993年9月26日清晨與下午是完全不同的兩個底色。

當時的他,在富臨大酒店的工程部做工程師。那天他們酒店最興奮的事情,莫過於成為「國王入住酒店」——尼泊爾國王夫婦訪問深圳。‍‍‍‍‍‍‍‍‍‍‍‍‍可誰也沒想到,難得一遇的不止是國王。當天下午,受到「9318」號強颱風影響,深圳下起了連綿的大雨,這對於還未建立成熟的排水系統的深圳,絕對是一場前所未有的挑戰——數小時的超強暴雨成災,羅湖區轉眼成為「澤國」,區內許多地區水深,已經超過兩米。

在抖音「深圳之家」記錄93年洪水的視頻裏,不少當時親身經歷過的人留下了自己的回憶:「暴雨那一天,我從黃貝嶺新秀村沿深南東徒步迴向西上班,水淹半人深,火車站富臨酒店和香格里拉一帶水更深,要靠小船渡人。」「那一年羅湖小學邊公共汽車站,水都差不多把公共汽車淹了,剩下車頂蓋。」

當時沒有外賣騎手,會做生意的小販,就帶着蔬菜划着船,把菜送到市民手裏,收費比平時要高好幾倍。還有人和朋友一起去做人力搬運工:「那場雨早上7點多鐘開始下的雨,天都是黑的,我的朋友去揹人1個十元。」

1993年9月26日晚上7點,深圳河水位暴漲,漫堤倒灌進入市區。

由於深圳河的中上游排泄大量洪水,流到中下游的羅湖區的時候,河水水位已經遠遠超過羅湖區內澇積水水位。持續的暴雨,讓處在深圳河上游的深圳水庫也出現險情。9月27日凌晨,深圳水庫被迫排洪。第二天早上,整個羅湖區已經徹底被淹沒,市民們上班不得不借助汽艇、垃圾車、游泳圈來渡過積水的街道。‍「我當時住在沿河南路,早上5:30要去人民南路麥當勞去上班,平時走路10分鐘的路程,我走了一個小時才到達。」「洪水到我脖子這裏,我手裏撿一個掃把做枴杖,才走到國商樓下的麥當勞。」「親身經歷過當時東門水到腰的位置,走着走着不小心被絆倒,旁邊一個叔叔拉了我一把。那個年代停課學校沒有通知。」

深圳市原副市長張鴻義先生,回憶起當天早上轉移尼泊爾國王夫婦的場景時説:「次日上午雨停了,洪水未退,市裏只能借用園林公司的工作船,護送國王夫婦一行去機場乘專機回國。」據説,因為尼泊爾是一個高山國家,國王從來沒有見過這麼誇張的洪澇。在當時還特別新奇,笑得像天真的孩子。

由於海潮上漲的頂託,這場洪水倒灌持續了整整兩天有餘,就連香港新界一側,也受到了倒灌損失,與羅湖隔着深圳河相連的香港,受災面積甚至比羅湖還要嚴重。並且直到9月28日早上,洪水才漸漸退去。

據當時的報道,這場特大暴雨最高的降雨量達到了501mm,羅湖區有6.57km²被淹沒,全市的交通基本癱瘓,鐵路、車站、酒店、通訊設備全部遭到了嚴重的影響,造成14人死亡,直接經濟損失7.64億元。

02

30年後,史上最強暴雨‍‍‍‍‍‍‍‍30年後,還是9月,深圳再次迎來了「讓城市顛倒」的特大暴雨。老深圳人看到眼前一幕,是似曾相識,而更多的深圳人,則是第一次經歷,紛紛表示見證歷史。根據官方消息,受颱風「海葵」殘餘環流、季風和弱冷空氣共同影響,9月7日傍晚到8日上午,深圳出現了超歷史記錄的特大暴雨,降雨打破了深圳市1952年有氣象記錄以來七項歷史極值。

(深圳微時光授權使用)

一河之隔的香港打破了139年的紀錄,遭遇了1884年以來最強暴雨,1天下了香港全年1/4的雨,地鐵站變成了水簾洞 。一衣帶水的深港,30年後,又一次成為難兄難弟。同樣是在九月,同樣是颱風雲團,同樣是水庫泄洪,同樣是創紀錄的大雨,30年過去了,面對史上最強的暴雨,這一次,深圳河並沒有因為泄洪而氾濫,這一次深圳的恢復更快,韌度更強。9月7日夜間的暴雨,9月8日下午,深圳的交通就已經逐步有序恢復,全市除了極少處因嚴重積水、小面積滑坡實施交通封閉外,均已恢復交通。當天下午,除少數站點外,公交地鐵也基本恢復,出租車、網約車正常運行。面對打破記錄的暴雨,不到24小時,深圳的城市運行基本恢復,又是一次載入史冊的深圳速度。

2023年深圳暴雨後狀況:(按圖了解)

‍‍‍據120調度數據顯示,9月7日17:00至9月8日17:00,深圳120共接呼入電話4540人次,調派救護車855次。24小時855出動,相當於每小時35次,不到2分鐘就出動一次救護車。有人被困於雨中,有人奔赴雨裏。9月8日11:03,羅湖區人民醫院120急救人員接到出診任務,在距接診地點500米處車輛無法通行,120急救人員趟水到達患者家樓下時,發現電梯停電。

沒有猶豫,他們帶上急救設備,爬上14樓,再將患者從14樓抬下來,趟水將患者抬上救護車。

凌晨2點30左右,在福田區南園街道一輛載有乘客的出租車受困於積水中。出租車司機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緩慢行駛出積水區,送乘客回家。「加油!」圍觀羣眾們也在確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為出租車司機加油鼓勁。

相關圖輯:更多深圳暴雨後狀況:(按圖了解)

+11

暴雨之後的深圳思考

歷史不會重複,但總會押韻。又是一場大雨之後,深圳經受住了考驗,也需要重新思考大雨之後,我們的城市建設。以1993年的那場大水為例,當時的羅湖,被稱為「深圳威尼斯」,每逢暴雨,就會水災氾濫。

三個原因,第一個是羅湖的地勢太低了。即便是在城市建設初期,雖然已經對羅湖整體的地面進行了抬升,但還是比深圳的其它地方地勢要低了不少,一到暴雨時期,整個城市的水流都會向羅湖匯聚。‍

第二個原因,則是發展初期羅湖的修建的地下排水系統,只能滿足80萬人的日常排水需要,而在深圳步入高速發展的軌道的短短幾年後,羅湖常駐人口就已經超過了100萬人。

第三個原因,由於當時城市建設的破壞,當年深圳河的泄流速度,已經難擔重任。從羅湖橋放的一個漂浮物,需要七天七夜才能到河口。所以,1993年的洪災讓深圳意識到了基礎設施的短板。為了整治城市的防洪體系,深圳成立了全國第一家水務局,以及全國第一個氣象災害預警系統,並且推進了深港雙方合作治河的決策和進程。

1994年,深港雙方專家經過數十輪的談判,針對治理深圳河的方案終於達成共識。1995年,深港開始聯合治河,將原來彎曲的河道裁彎取直,從而憑空造出來了兩塊「新土地」,「河套」就此誕生了。巧合的是,這兩塊當年因為治水而新生的土地,在30年後的2023年九月,成為了深港共同建設的河套合作區。歷史,在暴雨後形成了一個巧妙的圍圓。而這一次應對特大暴雨的經驗,又能帶給我們的城市建設帶來甚麼樣的思考呢?‍‍‍‍‍‍‍‍‍‍‍‍

最後,據深圳市氣象台預報,週末兩天,深圳有大雨到暴雨局部有大暴雨。所以即便我們已經度過了這場史上最強的大雨,但也請大家不要懈怠,做好週末安全出行的準備。好消息是,深圳的城市運營已經幾乎恢復完成,週一我們又能繼續搬磚啦!‍

延伸閱讀:深圳暴雨|外賣員「水深及腰了」還要送 網民斥:點餐沒良心

+3

【本文獲「深圳微時光」授權轉載,微信公眾號:szda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