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月餅」系列再上新 市民在鎮海樓畔體驗品月盛事
7月10日晚上,廣州博物館攜手中國大酒店舉辦2023年中秋月餅鎮海樓品鑑會,面向公眾推介「消失的月餅」第三季。本次活動是廣州博物館因應暑期公眾文化需求和夜間經濟精心策劃的夜場活動,在文化場館原址中打造沉浸式的文化體驗。
新品靈感化用館藏廣繡掛屏
「消失的月餅」第三季是廣州博物館與中國大酒店在「消失的名菜」系列品牌項目中的合作成果。據介紹,「消失的月餅」系列基於廣州博物館藏民國菜譜《製中秋餅材料斤兩》、月餅廣告單和價格表等文物資料復原而來,讓文物從紙面走向餐桌,從博物館走向公眾,讓市民從舊時代的老滋味中認識廣州,讀懂廣州。
廣州博物館副館長朱曉秋介紹,「消失的月餅」第三季注重提煉文物中的嶺南傳統美學,從館藏清酸枝嵌螺鈿框鑲白緞地廣繡孔雀牡丹紋掛屏中汲取靈感。月餅禮盒的設計巧妙化用了這件清代掛屏的花鳥紋飾,盒面以獨特材質模擬出繡品的立體感,喜鵲在梅花間穿梭,寓意「喜上眉梢」。
打開蓋子,雍容華貴的牡丹花、栩栩如生的梅花鹿和吉祥鳥孔雀躍然眼前,猶如透過窗花,觀賞山林間動物悠然自得,花香引來喜鵲紛飛之境,和諧鼓舞,欣欣向榮。中式複古的禮盒更可變身實用的收納盒,讓文物及其延伸而來的文創產品真正融入生活,拉近文物與生活的距離。
將文物轉化為餐桌上的美食
品鑑會現場,歷季「消失的月餅」通過文化時尚秀一一展示呈現,在鎮海樓畔開啟了一場「消失的月餅」品嚐和視聽盛宴。身着民國服飾的嘉賓穿梭游弋在精心設計的文化場景之中,舊時的月餅滋味彷彿時空穿梭而來,盈滿口腔。
現場品鑑的月餅中,20世紀60、70年代的一款經典月餅「冶蓉加煨月」惹人關注。中國大酒店黨委書記、董事長、總經理陳瑞明介紹,這種月餅使用蒸熟的鹹蛋黃,放入以雞油、蔥油和少量油鹽製成的豆蓉中,融合一體,鹹中帶甜,口感十足。如今懂製作這種月餅的師傅已經不多。中國大酒店的主創團隊機緣之下得悉這種月餅的製作方法,幾經研究和試驗,終於把這個傳統味道還原出來。
朱曉秋表示,多年來,廣州博物館致力於重塑和還原傳統粵式月餅之味乃至民國粵菜風味,將文物轉化為餐桌上的美食,讓其從珍藏深閨到走進千家萬戶的日常,成為可觀、可嘗、可觸的生活日用。這是廣州博物館在文物轉化利用和實現文化、旅遊和美食的跨界融合之路上的實踐和探索。
本文獲《羊城晚報》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