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75%市佔率!「天府可樂」宣告破產 國產汽水為何相繼殞落?

撰文:許祺安
出版:更新:

老字號國產可樂「天府可樂」在2016年主打「懷舊情懷」復出,近日被法院公告破產清算,選定「重慶海川企業清算有限公司」為中國天府可樂集團公司(重慶)的破產管理人。對於國產汽水相繼消失,許多內地網民表示惋惜。

1980年代天府可樂曾被選定為「國宴」飲料,一度在內地有高達75%的市佔率(可樂型飲料市場),走向國際,更曾與百事可樂合資生產飲料。但隨後雙方爆發糾紛,天府可樂逐漸淡出市場。2年前天府可樂力拼復出,主打懷舊情懷,但仍無法和百事可樂和可口可樂競爭,黯然退場。

1940年,重慶飲料廠(中國天府可樂集團前身)與四川省中藥研究所(重慶市中藥研究院前身)聯手,盼望研製出第一種「中國人自己的可樂」。

鑑於當時社會對中藥大力提倡的契機,在1980年天府可樂成功研發出配方,加入四川產中藥白芍;1941年,根據此配方生產出的天府可樂品牌面市,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打開川渝地區的市場,並用5年的時間走向全國,成為一代人的童年回憶。

天府可樂主打懷舊復出,希望能攻佔可樂市場,可惜失敗。(微博)

內媒指,當時天府可樂在全中國建有108家聯營廠,年銷量高達20多萬噸,利稅超過7000萬(人民幣,下同)。天府可樂於1985年被國務院機關事務管理局定位國宴飲料,成為「一代名飲」,更使天府可樂供不應求。

據當年的《重慶晨報》曾如此報道,1985年到1988年期間,來拉天府可樂的貨車從重慶飲料廠區門口排到一公里外的袁家崗,易拉罐投產後,各地經銷商追著要批條要天府可樂,各個車間24小時三班倒地生產。

1990年天府可樂在莫斯科建灌裝廠,日本風間株式會社更主動代理,前進美國世貿大廈設立公司,專銷天府可樂。

1994年與百事可樂合作後天府可樂沒落

1994年,天府可樂為更好地發展與選擇與百事可樂合資成立「重慶百事天府公司」,但內媒指出,「這個決定讓天府可樂陷入了深淵之中」。

資料顯示,當時百事以現金出資1070萬美元。按照雙方的約定,合資公司生產的天府可樂應不低於總飲料產量的50%。

但成立合資公司後,原先擁有75%以上市場份額的天府卻連年虧損,銷量更是逐年驟降。雙方合資的第一年,百事可樂在重慶還未建立好灌裝廠,由其四川灌裝廠生產,因此天府可樂在那一年仍能維持75%以上的市場佔有率;第二年,天府可樂的生產比重下降為50%;第三年,20%;第四年,1%。天府可樂已經名存實亡,最終天府在市場幾乎絕跡。

由於債務纏身,2006年,天府將持有的所有股權以1.3億元出售給百事公司,自己則變成重慶市的特困企業。2013年天府可樂才奪回商標,經過3年時間的整頓和研發,在2016年天府可樂才重新宣佈了品牌復出。不過復出後,難敵百事可樂和可口可樂兩大巨頭,2022年宣布破產。

國產汽水品牌為何相繼消失?

1933年,可口可樂在上海的裝瓶廠,成為美國境外最大的可樂汽水廠;1940年代末,中國就成為了可口可樂在海外的最大市場。但當時的可口可樂並不便宜,定價4毛多,是中國汽水品牌北冰洋的三倍,國產汽水吸引人的在於價格,能喝上可樂則被視為是新潮、洋氣的象徵。

1949年,新中國成立,可口可樂公司的灌裝廠被國有化。內媒指出,當時中國汽水品牌「群雄割據」,北京有北冰洋,橙色的汽水搭配瓶子上北極熊的標誌。廣州有珠江汽水,青島則有嶗山可樂,各自獨霸一方。

當時有中國八大汽水汽水廠的說法,包括天津山海關汽水廠、瀋陽八王寺汽水廠、武漢飲料二廠、北京北冰洋食品廠、廣州亞洲汽水廠、嶗山汽水公司、重慶天府可樂集團公司與正廣和並稱為八大汽水廠。

1979年改革開放後,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相繼返回內地市場。本土汽水面對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的衝擊,選擇簽訂合資或收購協議:八王寺汽水、山海關汽水與可口可樂合資,嶗山可樂、天府可樂和北冰洋則與百事可樂合資。

圖為1979年可口可樂在改革開放後重返中國,美國《國家地理雜誌》(National Geographic)上刊登一位中國小男孩在長城上喝可樂的照片,並以「紅色中國的第一罐可樂」為標題:

新中國首個喝可樂的男孩42年後成CEO? 本人坦言:當時不覺得好喝

但與兩大巨頭合作反而是國產汽水最後的輝煌,「合資、減產、雪藏」成為內地國產汽水品牌消亡的步驟。

但國產汽水並非沒有再次翻身,1998年娃哈哈品台旗下的「非常可樂」,打著「中國人自己的可樂」的口號,闖出了一片天地,在百事和可口的夾擊,前期的銷量曾超過60萬噸,接近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的總銷量。

不過,非常可樂當時以低價2塊錢的價格販賣,在兩大巨頭的強勢行銷下,非常可樂的爆紅僅僅是曇花一現。

2004年,沉寂近10年的嶗山可樂再次出現,採用傳統配方,在嶗山礦泉水的基礎上添加烏棗、白芷、砂仁、良姜、丁子香等中草藥成份,咖啡因則來自咖啡豆,再次引發關注,

2007年,北冰洋經過艱難交涉,以4年內不得以北冰洋品牌生產任何碳酸飲料的條件,收回了北冰洋品牌的經營權。4年後,北冰洋汽水重新上市,但價格卻幾乎是市場價格的兩倍。目前,國產汽水品牌難以與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爭鋒,只能以情懷、地方特色穩守住相對小眾的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