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製小面額偽鈔防「穿煲」 警搗毀家庭式作坊查獲2.3萬元半成品

撰文:林芷瑩
出版:更新:

電子支付愈來愈普及,新冠疫情更加快讓大眾習慣「無現金支付」,偶爾收到5元、10元的現金,相信不少人都不會即時辨別真偽。
在廣西河池市東蘭縣,有「家庭式」犯罪集團就利用前述的大眾心理製造偽鈔。12月17日,警方搗毀製造偽鈔的窩點,拘捕3人,並查獲價值2.3萬餘元(人民幣,下同)的成品、半成品偽鈔,以及多套作案工具、設備。

今年10月,警方接獲東蘭縣的市民舉報稱,有人使用偽鈔購物。警員到場後拘捕涉案者周某福,並在其身上搜出1680元偽鈔。經調查,周某福是湖南道縣人,曾因非法持有、使用偽鈔被處以刑拘。此次他試圖針對中老年小攤主使用偽鈔,未料當場被民眾識破。

周某福多次因使用偽鈔被刑拘,警方對其從何獲得偽鈔起疑,於是就此展開調查。經查,警方發現周某福極有可能製造偽鈔,且並非個人作案,其兒子周某、女婿陳某也存在重大嫌疑。

12月17日,警方成功將周某福等3名疑犯拘捕歸案,目前已被依法採取刑事強制措施。

警方調查發現,周某福等人在網上購買打印機、墨水等工具和材料,專門用於製造偽鈔。為了讓偽鈔更加逼真,他們不僅自學修圖技術,還通過各種途徑向所謂的專家請教。由於大額面值的人民幣容易「穿煲」,因此他們製造的大多是10元、20元、50元等小額面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