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難找內地考研人數連年攀升 2023年度料高達520萬

工作難找內地考研人數連年攀升 2023年度料高達520萬
撰文:朱加樟
出版:更新:

2023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網上預報名於24日(上周六)開啟,新東方大學事業部考研項目總監李琳近日表示,預計2023年考研全國報名人數將超過520萬人,錄取人數將超過130萬人,報錄比將擴大至4:1。

內媒《中國青年報》的「中青評論」微信公眾號9月9日曾刊文指出,資料顯示,從2017年起,全國考研報名人數多年連續上漲,從201萬人增至2022年的457萬人,增幅高達127.4%。而到了明年,這個數字預計還會更高。

文章指出,最近幾年,不少年輕人迫於現實壓力,因為「工作難找」選擇考研。

針對近年來考研人數持續上升,新華社旗下《半月談》微信公眾號今年2月曾刊文寫道:沸騰中不斷重新整理的研究生報名總數及增量,其背後交織着素質升級的動力、「被迫營業」的壓力與逃避社會的無力。

《半月談》記者在了解考研理由時,發現大部分學生談及考研目的,依舊以增加自身應聘砝碼,緩解瀰漫社會的就業焦慮為主要目的;另有學生則屬跟風,因「不想當異類」而報名、備考;更有少數學生以「還想再玩幾年」、「害怕成為社畜」的心態加入考研大軍。

「我正在努力」?內地付費自習室成青年逃避壓力新據點

撰文:許祺安
出版:更新:

近年來,付費自習室在內地多地悄然興起,成為內地年輕人準備「考公」「考編」「考研」的熱門選擇。然而,這些提供安靜學習環境的空間,除了滿足學習需求外,也成為一些人逃避壓力、表演性學習的場所。

《新華社》旗下媒體「半月談」等內地媒體近日刊文討論內地青年躲在付費自習室的現象。根據《2023-2024年中國付費自習室行業發展現狀與消費趨勢調查分析報告》,2022年中國付費自習室用戶規模達755萬,預計到2025年將突破千萬人。半月談記者走訪山西省太原、大同、呂梁等地近20家自習室發現,這些自習室已從一二線城市下沉至市縣級地區,吸引了大量備考青年。

一名備考年輕人的座位。(半月談)

根據查訪,自習室多由居民樓改建而成,每位用戶的空間不足一平方米,配備台燈、插座和儲物櫃,並設靜音區和朗讀區,以出租座位的模式運營。部分自習室的座位甚至「一座難求」。例如太原市「拾光自習室」,工作人員表示:「我們的100多個座位幾乎每天爆滿,有些熱門座位一天能換三個人。」

在太原市,多數自習室包月價格約人民幣500元,對於沒有穩定收入的待業青年而言是一筆不小的開銷。然而,許多人仍願意花費這筆錢來「倒逼自己學習」。一位2022年畢業的青年小曹表示:「在家學不下去,圖書館又不能出聲背書,自習室更適合全力備考。」

另一位從北京辭職回鄉考公的小趙則認為,付費自習室提供了安靜且專注的環境,「花點錢反而能讓自己更有學習動力。」

兩位備考年輕人正在自習室睡覺。(半月談)

報道指出,雖然付費自習室為不少青年提供了高效學習的場所,但也有不少人陷入「表演性學習」的困境。所謂表演性學習,指的是營造「我正在努力」的表象,實際上學習效率低下,甚至只是藉此逃避壓力和現實。

一名在自習室備考的小李直言,他每天的學習時間非常有限,「早上擺設好學習工具,學十幾分鐘後就開始選午餐,吃飯、休息、再重複這樣的循環。」

此外,有人將自習室視為逃避家庭壓力的「避風港」。大同市的小達已經考研失敗三次,他坦言在自習室能遠離父母的催促,但長期與社會脫節,也讓他感到迷茫和孤獨。「看到別人在玩,我也心安理得地玩了起來。」

山西大學專家指出,「表演性學習」是青年面對未來不確定性時的一種心理防禦機制,短期內或能帶來安慰,但長期下去將損害心理健康與職業發展。


正在加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