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工廠冇冷氣如「40℃汗蒸房」 時薪低至17元仲有人無糧出
今年,是上海有正式氣象記錄的150年來40攝氏度及以上日數最多的一年。當暑期靈活用工高峰遇上極端高溫,無冷氣倉庫的「日結小時工」們或許經歷了史上最嚴酷的2個月。
「日結工」工作3日無糧出
內媒《東方網·縱相新聞》記者過去2週以打工者身份探訪上海車墩勞務派遣一條街,並分別進入嘉定區匯方路1000號和青浦區盈港東路6679號兩間企業「打工」。
據上海市人社局,2022年上海市最低工資標準中,適用於非全日制就業勞動者的小時最低薪酬標準為23元(人民幣.下同)。該記者第一份在嘉定區匯方路倉庫的工作是將送至倉庫的速遞包裹拆包、分揀、掃描並再次分揀,但合約上的時薪僅22元。不過,文中記者到離職前也未拿到該公司簽署並蓋章的完成協議及3個日子薪酬,該企業勞務部門告知稱「做不滿7天沒有錢」。
同工不同酬 被「層層轉包」
廠內工友表示,通過不同勞務管道進來的員工時薪不同,有的是23元,有的只有21元。一位自稱為「德鑫」的勞務中介發布的小時工招工單顯示,社會工(洗護)早班時薪21元,若非全勤,時薪則會減1元計算,變成20元。
上述記者又赴當地青浦區一間物流倉庫工作,內容同樣耗費體力,當速遞包裹從輸送帶上依程序自動落入大環保袋,員工需掃描運單號、大包號、環保袋編號後打包推至傳送帶,隨後將新環保袋套在架上。小時工日領260元,夜班從晚上6時工作至早上6時,時薪約21.6元。有人工作8小時則只領到了20元的時薪。
凌晨2時半,該記者完成工作後坐上一位自稱「小秦」的陌生勞務負責人的7座私家車。上車後發現包括司機在內共16人。其與工友被帶到另一間倉庫工作,在「層層轉包」中沒有任何一間勞務公司與其簽署任何協議。
領不到當局規定的「高溫津貼」
今年,上海多項高溫資料創歷史紀錄,多日溫度超40℃。上海《關於調整本市夏季高溫津貼標準的通知(2019)》規定,企業每年6月至9月安排勞動者露天工作以及不能採取有效措施將工作場所溫度降至33℃以下的(不含33℃),應向勞動者支付夏季高溫津貼,標準為每月300元。
在嘉定區工作的3日內,該記者從早8時工作到晚5時,上海中心氣象台連續發佈了高溫橙色預警訊號,但該倉庫僅會在下午3時讓他們休息10分鐘,倉庫的降溫裝置則包括頂部的5部工業電扇、數部落地防爆扇及水冷風機。不過,每3人才能共享到一部風扇,且風扇吹出的也是熱風,該記者出汗不止,汗水從額頭流入眼內陣陣刺痛,「從凳子上起來,褲子都直接黏在屁股上。一天下來,衣服上清晰可見白色汗漬」。
工作間隙,該記者多次用溫度計實測工位溫度最高為36℃,即使在防爆扇前測量,也有35℃。不過,其獲知「高溫費」需做滿一個月才有200元,請假則要扣錢。
廠內如40℃汗蒸房 大專生拒被迫「實習」寧輟學
青浦的倉庫同樣沒有冷氣,且只有一個出口,有工友對着風扇掀起衣服,邊搧風邊說,「外面得有37、38度,裏面得有40度。這上面是鐵皮的,曬了一天你說熱不熱。」其在青浦區倉庫工作首日中午1時,上海中心氣象台發布高溫紅色預警,下午2時,徐家匯站最高瞬時溫度達到了40.6℃。流水線上雖然每隔近40米懸掛1部鼓風機,但只有站在特定的角度才能吹到風,結束工作後一身臭汗。而這份工作並不提供高溫津貼。
此外,該記者還在倉庫遇到計算機專業大專生暑期在此「實習」,但從事的卻是搬運工作,違反了教育部「原則上不得跨專業大類安排實習,不得僅安排學生從事簡單重複勞動」規定。這些學生的時薪,更被壓低至17元,且遲遲未等到簽過章的完整協議。有學生透露,其同學實習未滿一個月即「跑了,畢業證也不要了」。
除了通過暑期實習僱傭廉價勞動力,正值用工高峰期,該記者發現許多勞動用工手續也從簡了,甚至不需要身份證。有的招工訊息上甚至寫着「沒有身份證,黑戶也可以」。
當該記者將遇到的問題反映給當局後,當晚與翌日一早,便分別接到來自勞務派遣公司及實際工作企業的電話,詢問投訴的相關細節,企業方還掌握到該記者的詳細個人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