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83間大學撤銷「公共事業管理」專業 學者:知識沒有地方用

撰文:陳進安
出版:更新:

大學專業繁多,惟在過去5年,「公共事業管理」卻從內地83間大學的專業名單中消失,雖然高校專業的撤銷和新增十分平常,但由於社會層面對該專業的職位需求越來越少,事件還是在近日引起輿論討論,有學者認為這是根據社會需求設置專業,也有評論指出專業設置不能「衝動」行事。

據了解,公共事業管理是一門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屬公共管理類專業,基本修業年限為四年,授予管理學學士學位。公開資料顯示,1998年版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正式設立該專業,隨後一路火爆,開設院校僅在2000年至2001年就從57間增至132間。不過後來專業走下坡路,在教育部公布的2012、2013年就業率較低的專業名單中榜上有名。今年2月,《關於公布2021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的通知》顯示,全國各大院校累計有804個專業被撤銷,當中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就佔了31個。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中國教育學會學術委員儲朝暉認為,公共管理專業範圍很廣,培養人才沒有確定性,其本身就不是內涵確定的專業方向,也沒有哪一門課程是其主課,沒有明確的職位,「學的知識沒有地方用」。他又指,對管理學專業學生而言,通常是先有崗,再去做培訓,可實際招聘時,許多企業沒有設置相應職位,讓該專業學生面臨著就業尷尬處境。

而除了學科培養不明確、無專業對口崗位外,儲朝暉還認為狀況反映了中國專業設置以行政管理體系作為參考,存在不穩定性、不確定性,設置專業時,學校應該根據社會需求,否則會出現不切實際的情況。他最後指,高校在專業設置上雖不能唯就業率,但社會需求應當作為第一準則,尤其對佔高校數量絕大多數的應用型高校而言。

學者認為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學生面臨著就業尷尬處境。(大洋網)

對於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式微,官媒《中國青年報》評論指出,專業設置不能「衝動」行事,一個專業因何而撤,因何而增,應該被嚴肅對待,而至少在一部分高校,該專業在設立之初的必要性和科學性就是存疑的,「或許,正因為它好『糊弄』,所以成了一些高校追求專業擴張的優先選擇」。

文章強調,一些專業的設置,並不是從專業學科的發展和人才培養的目的來考量,而主要是滿足學校的功利化目的,這顯然是一種本末倒置。不過,一個專業的就業率低,並不一定是說社會不需要這方面的人才了,也可能是專業培養能力不夠,未能真正向社會輸送出符合專業要求的人才。對於高校專業來說,不論增加還是撤銷,都應該回歸最基本的學科發展規律和專業視角,而不僅僅是被就業率的高低等外部因素牽著走,「我們的學科發展才能少一些外行,多一些專業,少一些功利,多一些科學」。

而《成都商報》評論則指出,像公共事業管理專業這樣從爆火到遇冷,盛衰轉變速度之快確實難言正常;從匆匆開設到匆匆撤銷,這種專業設置上的一哄而上,說明學科設置和就業市場出現了嚴重脫節。

文章強調,公共事業管理成為一種「短命」專業,本質上還是高校擴招背景下學科建設盲目躍進的一個縮影,「說白了,一些高校設置該專業,可能並不是基於為社會輸送有用人才的目的,而更多是為了招生而設,希望通過『大而全』的學科設置,吸引更多的生源」。而公共事業管理的學科專業處境,也是一個有力的警醒,即高校的專業設置,理應慎之又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