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主播行為規範》令「帶證」主播受捧 專家:平台和觀眾雙贏

撰文:陳進安
出版:更新:

國家廣播電視總局、文化和旅遊部周三(22日)共同聯合發布《網絡主播行為規範》,進一步提高網絡主播專業性的要求,其中明確對於需要較高專業水平,如醫療衛生、財經金融、法律、教育的直播內容,主播應取得相應執業資質,並向直播平台進行執業資質報備,直播平台應對主播進行資質審核及備案。專家對此表示,有資質主播或成各大平台爭奪方向,且對平台和觀眾而言是雙贏。

據早前報道,《規範》共包括18條,涵蓋網絡主播應當堅持正確政治方向、輿論導向和價值取向,崇尚社會公德、恪守職業道德、修養個人品德,堅持健康的格調品位,自覺擯棄低俗、庸俗、媚俗等低級趣味,自覺反對流量至上、畸形審美、「飯圈」亂象、拜金主義等不良現象,自覺抵制違反法律法規、有損網絡文明、有悖網絡道德、有害網絡和諧的行為,應當引導用戶文明互動、理性表達、合理消費等內容。

《規範》下發後,多個平台開始對主播資質進行管理。《澎湃新聞》引述知情人士報遁指,抖音內部在此前已對類似的執業資質進行篩查,涉及醫療、財經、法律、教育等領域的專業直播,均已要求對方出示相關資質。騰訊旗下微信視頻號團隊亦稱,涉及醫療衛生、財經金融、法律、教育等類型的賬號,如缺乏相關資質,平台將根據違規程度給予封號、掐斷直播、限制推薦、扣除信用分等處置。此外,平台還會結合用戶舉報、平台巡查、機器發現等方式,加強直播與短視頻開播和發佈內容管理。

長期關注直播行業研究的艾媒諮詢CEO張毅表示,《規範》下發後,平台需要做的工作主要分為三類,一是嚴格執行,對於不符合規範的主播,需要及時整改;二要進行平台生態的整治,對現有主播加強培訓、組織學習,做好對主播相關資質的篩查工作;三是對於受到影響的領域,需要進行持續進行相關主播的招募。他又認為,今次意味著有從業資質的主播將成為各大平台爭奪的方向,相關整治短期內或對平台造成影響,但長期將對行業生態起到明顯作用。

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則認為,對平台而言,《規範》的出台降低了相關審核風險,更利於內容的高質量發展,有望改變原先主播行業學歷偏低、專業素質不夠、魚龍混雜的狀況,令有資質、真才實學的專業人士更容易脫穎而出,對平台和觀眾也是雙贏。而上海漢盛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李旻針對直播電商領域表示,將主播帶貨行為與主播的執業資質和後續發展掛鉤,可一定程序上解決直播電商領域的假冒偽劣、侵犯知識產權、虛假宣傳、偷稅漏稅等問題,並有效規範直播帶貨野蠻生長的亂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