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在路上》紀錄醫護堅守崗位 外地人被困後的漫長回家路
今年3月,上海市開始爆發疫情,感染者數字更在短時間內急升。為了切斷傳播鏈,上海宣布封城,至本月中宣布將分階段逐步解封,恢復交通、復商復市。
在兩個月的封城期間,上海大部分市民只能留在家中,不少人卻是「有家歸不得」,他們有些是醫護人員、有些是義工,但更多的只是如你我一般的普通人。
5月19日,《上海日報》推出一連五集系列短片《在路上》,紀錄了在封城期間,一些「有家歸不得」者的情況。
第一集《生命時速》介紹在前線抗疫的醫護人員的工作情況。通過一個通宵的跟拍,片中紀錄了120急救醫生張雲龍在疫情期間穿梭於上海各區,轉運需要急救的病人,當中有胸痛的長者、被割傷的小孩、待產的孕婦。
在一夜間,張雲龍走遍徐匯、靜安、楊浦等地,成功送危重病人到急救點,亦經歷了病人搶救無效離世,「一個晚上,我像逛完整個大上海了一樣」。
第二集《川紀路上的炊煙》紀錄了被困公路的貨車司機。在上海寶山區川紀路,停滿了一輛又一輛的貨車,不少司機都因為拿不到通行證而被困上海。封城兩個月期間,他們以車為家,在野外生火煮飯,或是以即食麵度日,將貨車當做家般收拾整潔。
有司機認為,官方實施例行防控是正確,但有些人性化管理卻令人難以接受,「有些我們去那個地方,就沒有吃的喝的啊。沒有核酸你下不了高速,又掉頭回來,你說高速公路到哪兒去做核酸呢?」。
第三集《油漆工顧大姐》,跟拍了義工顧大姐一天的工作。來自江蘇鹽城的顧大姐,3月7日就到了上海,原本等小區內2901室油漆工程結束後再接工程,結果被困至今,只能暫住在2901室。
顧大姐稱,一家七口的生活,現在只能靠丈夫做運輸維生,「這兩個月我都沒掙到錢」。習慣忙碌工作的她,3月29日報名成為小區義工,平日都要負責搬運物資、核酸檢測等。有義工表示,自己是小區居民,實際是自己為自己服務,顧大姐才是真正為人民服務,「哪天解封了,我說一定給她帶個大紅花」。
第四集《江陰街來了新朋友》,就介紹了上海首個寵物方艙。寵物方艙的老闆夫婦稱,前後用了3天建成了寵物方艙,開始接收陽性感染者、密切接觸者的寵物。整個方艙團隊共10個人,包括寵物醫院的獸醫、義工等,「後面要有醫療團體保障;這此志願者都冒著風險,偷偷從家裏出來的」。
老闆表示,他們沒有孩子,「專門養狗養貓的,你想我們有多麼喜歡寵物啊」;他們不為賺錢,只是做該做的事,「萬一我們也陽了呢?如果有個人能出來這樣的,我家的寶貝都能交給他,我放心了」。
最後一集《漫長的出發》,紀錄了成千上萬人想盡辦法到虹橋火車站,離開上海。在片中,有受訪者攜行李箱從松江區走到虹橋火車站,24公里路程共花了7個小時,「一路走不動了就坐在馬路旁邊休息一下」;有人因未能坐上的士,只能踩單車到虹橋火車站,「我自行車就扔在這裏,以後讓他們當垃圾處理,不要就不要了」。
除了千方百計到達虹橋火車站,他們更要在網上搶購車票,「搶了已經一周了,連著搶了好多天,我已經一周沒有好好睡過覺了」。此外,離開上海要持有24小時核酸檢測證明,有檢測工作人員介紹,「差個一分鐘,差個幾秒鐘都進不去」。
大部分持有車票的民眾,都在上車前一晚到達虹橋火車站,集合後被工作人員帶到停下停車場安置。有受訪者坦言,在停車場根本睡不著,「因為坐著很難受,然後睡在地板上又很冷」。
對於許多人而言,離開上海是一場漫長的出發;對於上海而言,在靜止兩個月後,是時候起身出發前往下一站,「你看到路上的人在變多,你心裏會有一種高興的感覺,就是這個城市她起生回生了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