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長者小孩「被註冊」成義工 網民質疑偽造服務記錄騙補貼

撰文:林芷瑩
出版:更新:

近日,網上流傳名為《如何看待上海市大規模偽造志願者記錄以冒名頂替吃空餉》的文章。該文章稱,只要透過支付寶App或微信小程序「志願雲」,就可以查到個人誌願服務情況,但有不少網民發現自己「被註冊」。

《中國青年報》報道,在不知情下被註冊成為志願者(義工)的情況並非個別例子,有身體健康狀況欠佳的長者被註冊成義工,並服務了16個小時;年僅7歲的女童被註冊成義工;一名已留學澳洲3年、期間並未回國的留學生被註冊成義工,服務時長為238小時。

一名來自上海市閔行區新虹街道的女士,發現自己去年5月14日註冊成義工,一年內服務時長為120小時。她在小區的業主聊天群組反映「被註冊」情況,結果超過20人回覆曾遇到同樣情況。

報道指,相關人士的註冊時間在2020年至2021年,其中大多是在去年5月「被註冊」, 服務時長最多有120小時。前述的女士稱,包括她在內的業主們都莫名其妙加入了愛博二村居委會誌願服務大隊,「我們的聯繫人,有的是居委會,有的是一個叫顧老師的人」。

上海一名已離職的居委會工作人員介紹,上海面向公眾的志願者平台主要有兩個,包括屬於民政系統的「中國志願服務網」,以及上海共青團組織的青年志願者協會。前者的註冊、服務數據與創建文明城市有關,後者則鼓勵團員青年註冊,通過積分兌換等方式激勵青年參與義工服務。

他介紹,居委會配合街道、區縣創文,有時會使用長者的身份信息註冊成義工,「有意避開青年群體,因為年輕人熟悉網絡,而且現在很多年輕人也願意做志願者,說不定哪天就自己要註冊了」。

他又稱,當中不存在冒名頂替吃空餉的情況,「志願者工作本身就是沒有經費的,有能力的街道、居委會會協調一些轄區內企業捐一些雨披、雨傘、帽子之類的物資給志願者,沒有實際經費補貼」。

對於網傳上海偽造義工記錄以冒名頂替吃空餉的問題,有網民分析,造成上述情況最主要的原因,是基層政府想要「冒名頂替吃空餉」,與本輪疫情無關。首先,「被註冊」的時間幾乎集中在2019年至2021年,甚至再早於2017年、2018年就被註冊,沒有一人是在本輪疫情發生期間被註冊。

上海浦東一名居民區黨總支書記稱,自3月初在小區從事封控管理工作以來,每天都有不同的人報名做義工,但上級沒有通知會有補貼。此外,小區有上百名到社區報到的黨員義工,從事核酸採樣志願服務,「連人頭都算不清,大家忙成一鍋粥,誰有空統計人數、服務時長,還算錢?」

3月29日,上海市發改委副主任阮青曾提到,將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落實疫情防控一線醫務人員臨時性的工作補助,向社區工作者、義工適當發放臨時性工作補助、補貼。不過,補貼並非由發改委直接向義工發放,而是由各區製定實施細則,補貼形式不一定是現金。

從事多年義工組織工作的業內人士稱,《志願者服務條例》中並無提到有關資金、費用的問題;在日常工作包括社區志願服務,都沒有補貼一說,但服務一些大型賽會、展覽時,確實會為義工補貼誤餐費用,大約每天幾十元。同時,他在圈內亦尚未聽聞有疫情防控一線義工補貼。

至於網傳每天有200元至2500元不等的義工補貼,報道指,大多為某個單獨的企業個體為疫情下到公司接受閉環管理、堅守工作崗位的「員工志願者補貼」。金融、醫藥等行業相關企業負責人透露,部分企業會將堅守工作崗位的員工稱為義工,企業會按照相關標準每人每天發放補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