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海灘11人遇離岸流溺亡 死者家屬:不知何時到福建疑誤入傳銷

撰文:林芷瑩
出版:更新:

今年8月14日,福建漳州市漳浦縣有17人在海灘遊玩時被捲入海中,最終只有6人獲救,11人遇難。事發前,曾有附近村民看到他們在海灘上手拉手拍照遊玩。
事故已過去4個月,但有遇難者家屬稱,至今未得到事故的調查結果,「他們為什麼會去那片野海灘?」成為他們共同的疑問。

《極目新聞》昨日(15日)報道,27歲的遇難者馬冬(化名)是江西人,大學機電專業畢業後去了廣東惠州工作。其父親稱,8月15日晚接到警方來電通知「兒子出事了」,於是他連夜從浙江溫州趕往漳州,「聽到這個消息時我腦子裏一片空白,只想趕緊趕過去確認是不是我兒子。在見到遺體前,心裏一直都不敢相信兒子就這樣死了」。

馬父憶述,兒子應該一直在廣東惠州上班,不知為何他在福建出事;去年兒子曾聲稱與一名來自贛州的女生談戀愛,不回家過年。他又稱,平時與馬冬會通電話和視像,但問起工作和生活時,兒子往往只回答「還好」;出事前3天,他們曾通過視像電話,當時馬冬非常消瘦,看起來只有55公斤重。

馬父表示,去年12月馬冬曾向他要了2.8萬元,聲稱要買禮物。出事後,他在兒子的遺物中發現一張去年10月由惠州前往廈門的火車票,「我這才知道他去年就去了福建,但他從來沒告訴過我。現在想起馬冬要錢的舉動,很可能是誤入了傳銷」。

家屬懷疑馬冬誤入傳銷組織。(極目新聞)

遇難者離家工作至少1年

無獨有偶,遇難者朱小光(化名)與馬冬的情況相差無幾。27歲的朱小光同樣來自江西,初中畢業後就外出打工,往年一直在廣東揭陽。朱父介紹,兒子去年到廈門工作,年底過年時表示要加班,並未回家。今年端午節,他曾要求兒子回家探親,但後者聲稱要與女友過節。

朱父表示,自從朱小光到福建工作後,他再無見過兒子一面,「他在福建那段時間,我們給他打微信視頻電話,他那頭就是黑屏的,我們也看不到情況」。他曾多次在電話中詢問兒子具體地址和工作,但從沒得到過正面回答。

同樣疑惑的還有遇難者李程(化名)的父親,他至今也沒收到兒子的遺物。李父表示,兒子今年25歲,高中畢業後去江蘇打工,已有2、3年沒有回家,一直不清楚他的生活及其工作情況,「他基本上可以說是個無業人員,我們家裏人想知道他生前在福建是做什麼的」。他又提到,「去殯儀館確認遺體時,我們每個家屬都是分開去的,沒有和其他人見過面」。

上述3位遇難者均有1年或以上未曾與家人見面,但江西上饒的方正(化名)遇難時僅僅離開老家1個多月。其親弟表示,兄長年僅23歲,今年7月與朋友到廈門打工,曾稱是做採購,「他去廈門後,把放在我這裏的3000元要回去了,說是要買電動車」。

誤入傳銷組織?

朱先生與其他遇難者家屬溝通後,發現大家的情況相似,「我們懷疑他們是不是進了傳銷組織,不然怎麼會都不告訴家裏人任何消息,突然就跑去海灘」。

目前,他們唯一的訴求就是想知道親人生前情況,以及為何會去海灘遊玩。然而,漳浦縣委宣傳部、漳浦縣公安局、龍海區公安局等未有給出答案。

事故或與離岸流有關

據介紹,事發海灘並非景區。當地村民均稱,看似普通的海灣實際上是暗流洶湧,本地人也不敢隨意下水。事發當日的救援者稱,涉事17人很可能是遇上了離岸流,「人掉進去以後這種暗流會把人往深處帶」。

同濟大學海洋與地球科學學院教授范代讀表示,結合目前報導的資料和當地海灘的動力地貌綜合分析,這次事故或與離岸流關係密切。

范代讀介紹,離岸流又叫裂流,是波浪和近岸地形相互作用的結果,即便是弱小的風浪也能形成。離岸流可被肉眼觀測到,其水流方向垂直或斜交於海岸,顏色因含沙量較高而不同於周邊水體,較強的離岸流可將人捲入深水。離岸流在沙質海岸比較常見,會隨着海岸剖面由緩到陡而增強。

同時,離岸流發生位置會因波浪入射方向、潮位和地形變化等因素而不斷遷移,增加預測和預警的難度。范代讀指出,出事的海灘是典型的反射型海灘剖面,當漲潮時波浪會在反射型海灘得到加強;由於事故發生在漲潮後約3個小時,從時間上可進一步說明事故與離岸流密切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