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患罕見癲癇症每日發病上百次 河南婦購未獲許可藥物涉販毒被捕

撰文:朱加樟
出版:更新:

河南一名母親的兒子患上一種罕見癲癇症,一直以來從代購者手中購取在內地未獲許可的藥物氯巴占 (Clobazam)。
今年7月,這名母親為代購者收取由海外寄來的氯巴占包裹後被捕,涉及罪名是「走私、運輸、販賣毒品罪」,但有專家表示做法並不合適。

內媒《紅星新聞》22日報道指,35歲的李芳(化名)有一個1歲零9個月的兒子,兒子出生第9天時被發現罹患一種罕見的癲癇症,全稱為「嬰兒癲癇伴游走性局灶性發作」(EIMFS),得病的孩子的智力、運動能力都不會發育良好。

李芳稱,其兒子的智力、運動能力幾乎沒有發育,每天大部分時間只是安靜躺著或睡著,絲毫沒有認知能力,與親人間無任何互動。此外,每一天兒子都會發病上百次,手腳會突然抽搐,如果持續抖動不停歇,就意味著病情將失控,危及生命。

李芳家中存放的氯巴占。(《紅星新聞》)

該病屬於「藥物難治性癲癇」,一般的抗癲癇藥物起不到作用。在四處求醫過程中,有醫生向李芳介紹了氯巴占。但由於氯巴占在內地未獲許可,由正規渠道買不到,於是在一年多來,李芳都是從代購者手中獲取藥物,並因此有效控制兒子的病情發作。

報道指,根據內地《精神藥品品種目錄(2013年版)》,氯巴占屬於第二類精神藥品,受到嚴格管控。國家禁毒委員會辦公室在2017年的一份《關於印發〈100種麻醉藥品和精神藥品管制品種依賴性折算表〉的通知》中指出,1克氯巴占相當於0.1毫克海洛英。

而據上海交通大學第一人民醫院藥學部高君偉等人2013年刊發於《中國新藥雜誌》的論文指出,自20世紀80年代起,氯巴占在超過100個國家被用作抗癲癇藥物;早期的臨床研究結果表明,有一半以上的患者癲癇發作頻率降幅超過了50%。氯巴占最常見的不良反應,為嗜睡或鎮靜。

李芳一直通過一名代購者買過不少氯巴占。今年7月,該名代購者表示「為了逃避海關檢查」,希望她幫忙收取一個從國外寄來的氯巴占包裹,李芳於是協助該名代購者收取包裹。至9月初,河南中牟縣公安局找到李芳,以「涉嫌走私、運輸、販賣毒品罪」,對她採取了取保候審的強制措施,一眾涉案者均被警方移送中牟縣檢察院審查起訴。

李芳一直通過代購者買氯巴占。(《紅星新聞》)

專家:以販毒罪名起訴並不合適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副教授、食品藥品和環境犯罪研究中心副主任曾文遠表示,氯巴占作為國家二類精神管制藥品,確實在刑法規定的「毒品」範疇裡,氯巴占具有成癮性,會令人產生依賴,這是毋庸置疑的。

曾文遠又指,在現實中,因為國內某些藥品短缺,或同類藥品相對效果較差,病友通過海外途徑非法獲得麻醉藥品、精神毒品的情形非常多,「如果都往走私、運輸、販賣毒品罪的方向走,可能不太合適」。

律師:用於醫療不可認定為毒品

北京盈科(廣州)律師事務所律師王紅兵則認為,據最高人民法院早前的解釋,明確了「出於醫療目的販賣管制類精麻藥物」行為的定性,即不以涉毒罪名定罪處罰。在本案中,如果有證據證明氯巴占用於醫療,則不能被認定為毒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