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大學畢業堅持四川山區支教十年 助彝族學生組建樂隊受好評
內地一名重點大學的畢業生,2011年畢業後毅然地前往四川涼山山區支教,到現在已有10年之久。支教期間,他教授當地單親或孤兒學生音樂知識,為孩子帶去希望。如今,他還有望培養出6個最小年紀非遺傳承人。
內地「211工程高校」是指,面向21世紀、重點建設100所左右的高等學校和一批重點學科的建設工程,而畢業於211高校的學生往往有更優的就業機會。惟2011年畢業於南京農業大學的劉燁龍,在畢業後不顧家人反對,隻身前往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的山區支教,拿著每月僅800元人民幣的薪水,如今已有10個年頭。
據《封面新聞》報道,剛剛到涼山支教時,劉燁龍才知道這裡的孩子們大多數為少數民族,且多數為單親家庭或孤兒,缺少來自父母的關愛,亦缺乏自信。在這樣的情況下,劉燁龍決定教孩子們一些音樂,用音樂打開他們的心扉,他給孩子們做過彝族歌曲,以及音樂教育的啟蒙。
就這樣,孩子們對音樂的感覺由陌生轉變為熱愛,一次偶然的機會,6名孩子提出想要組建樂隊,劉燁龍同意後便將孩子們自編自寫的歌曲發布在短視頻平台中。沒想到視頻發布沒多久就獲得了1萬多名粉絲的追蹤,並被愈來愈多的人觀看,這群孩子們亦因此收穫到信心。
此後,6名孩子組建的「拾光者計劃」樂隊,通過參加活動而獲得了一些經濟上的補助,買了樂器、維持生活、交付學費。但是,亦有一些反對的聲音認為,大山裡的孩子學習好才是出路,不應該玩樂隊。
但孩子們表示,音樂與學習是相輔相成的,二者並不相矛盾,「我們會去好好讀書的。」他們還希望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考入理想中的中央音樂學院或上海音樂學院。對於劉燁龍的幫助,孩子們表示感謝,並稱「希望將來能夠回去,教更多像我們這樣的孩子,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劉燁龍介紹指,如今6個孩子已經可以唱近100首彝族民歌,縣文化館亦認定他們是整個涼山年齡最小的彝族民歌的非遺傳承人。「有了社會上各界愛心人士的關注和支持,他們一定能實現自己的夢想。」
事件登上微博熱搜,網民點睇:
「這也是這個時代的浪漫英雄主義啊」。
「民歌很有感覺啊,這個老師堅持下來不容易啊」。
「真的很感動,和那些不知名大學畢業然後去山村里晃兩個月鍍金消費山村小朋友的,這才是真正的英雄」。
「希望有越來越多的專項計劃和資金計劃可以像偏遠地區的孩子和老師們傾斜,他們比我們更需要社會的幫助和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