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家發現1.25億年前恐龍軟骨細胞 或存在DNA

撰文:朱加樟
出版:更新:

據中新社報道,中國科學家團隊在東北遼西朝陽地區一具1.25億年前的尾羽龍恐龍骨骼化石中,發現一組特異埋藏保存完好的軟骨細胞,包括一些健康狀態下「化石化」的軟骨細胞,以及一些快要凋亡的軟骨細胞。
研究團隊表示,DNA是細胞中染色質重要組成成分,因此,本項研究還初步顯示出恐龍細胞DNA存在的可能性。

尾羽龍腿骨軟骨細胞的顯微照片。其中一個細胞中還有經過染色而顯示出的細胞核,以及暗色的細絲狀染色質。(中新網)

該項研究由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與山東天宇自然博物館的科學家團隊共同完成,近日在《自然》(Nature)旗下的《通訊生物學》(Communications Biology)最新一期發表。

論文作者之一、中科院古脊椎所副研究員李志恒表示,該具恐龍化石屬於竊蛋龍類的尾羽龍,因其具有特別的長尾羽而得名,其體型近似於現代的孔雀。

研究團隊首先提取尾羽龍股骨遠端一塊靠近關節部分的骨骼並經過脫鈣後,利用一系列顯微成象技術手段來分析其微觀結構,發現恐龍死後其軟骨細胞經歷了矽化,這一矽化過程很可能是軟骨細胞完整形態得以保存的主要原因。

遼西熱河生物群的尾羽龍復原圖。(中新網)

更神奇的是,研究人員發現在這些細胞中,一些是健康的形態,而另一些細胞則顯示出不那麼健康的多孔構造,正處於細胞死亡的過程中。

報道指,本次研究還發現恐龍軟骨細胞的細胞核中可能還保存了細絲狀的染色質,從而揭示恐龍骨骼中的有機物質並沒有像之前理解的那樣完全「石化」,至少在軟骨細胞中還存有恐龍本身的有機分子。

研究團隊又表示,DNA是細胞中染色質重要組成成分,因此本項研究還初步顯示出恐龍細胞DNA存在的可能性,不過這個結論還需要後續更為精密的測試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