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男食慾差入院檢查 左肝變膿球長滿蟲卵 醫生籲勿吃此類食品

撰文:林芷瑩
出版:更新:

在浙江杭州打工十餘年、現年55歲的謝先生近期出現食慾不振和乏力,更有輕度腹痛、腹瀉。他一直沒有為意,直至到醫院檢查,才發現左肝已經被「掏空」,肝內更滿布中華肝吸蟲(又稱華支睪吸蟲,Clonorchis sinensis)。
經了解,謝先生曾食用未經煮熟的魚片。醫生提醒,任何地方的淡水魚和淡水蝦,甚至經淡水回游的海魚都有可能被肝吸蟲感染,市民食用時記緊要徹底煮熟。

《都市快報》報道,謝先生早前因父親病故曾回到四川老家,不久後出現食慾不振、乏力等症狀,他一直以為是心情鬱悶所致,直至有畏寒、發熱等情況,才到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肝膽胰外科就診。當他接受超聲影像科檢查時,竟發現左肝已被「掏空」變成大膿球,肝膿腫壁上更有很多腫瘤樣的結構。

為了讓膿球變小,醫生為謝先生施以穿刺引流,結果大量的灰白色膿液被引出。經檢查,謝先生體內的膿球並無細菌、真菌、結核和惡性腫瘤的「蹤跡」,院方於是為他施手術切除左半肝。然而,當病理醫生切開左半肝後,竟發現膿腫壁上大量的腫瘤樣結構是「肉芽腫性炎性腫塊」,肝內甚至爬滿了燈泡狀、殼厚的中華肝吸蟲蟲卵。

謝先生憶述,自己在四川老家時曾買過當地的魚煮成酸菜魚,為了追求鮮嫩的口感,魚片只用熱水氽了幾十秒。他表示,老家有生吃或半生吃魚片的習慣,當地人稱之為「魚生」。

謝先生曾在四川老家買過當地的魚煮成酸菜魚食用。(搜狐)

據介紹,中華肝吸蟲靠淡水魚蝦等水產品傳播,當人類食用淡水的生魚片或未熟透的魚蝦等食物時,中華肝吸蟲就會隨之潛伏人體。中華肝吸蟲繁殖力驚人,每次可產1400至2000個蟲卵,且可存活20至30年。

中華肝吸蟲是淡水魚中較常見的寄生蟲,可寄生在鯉魚、草魚、鯿魚、鯽魚、大頭魚、土鯪魚等68種魚類;幼蟲可遊走進入膽管並發育為成蟲,有機會引起黃疸、膽管結石、膽管炎、肝炎甚至肝硬化和膽管癌等疾病。

醫生表示,根據寄生蟲寄生的部位,症狀表現各有不同。若是腸道寄生蟲感染,患者會腹部不適,腹部隱痛,食慾差、營養不良;全身寄生蟲感染有可能發燒;皮下寄生蟲感染則會肌肉酸痛,皮下有結節。

醫生介紹,部分寄生蟲感染可以透過驗血獲得一定線索,腸道寄生蟲可以透過糞便檢查出,甚至有患者是接受其他檢查時發現體內有寄生蟲。他提醒,對於懷疑肺吸蟲病、包蟲病、囊蟲病等,若臨床不能區分,建議市民到專業機構接受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