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出土1.7米長3歲恐龍幼體化石 非任何已知屬種
撰文:陳進安
出版:更新:
雲南大學脊椎動物演化研究院聯合中國科學院古脊椎與古人類研究所等單位,早前在祿豐早侏羅世地層中,發現了一體長約1.7米的恐龍幼體化石,經研究,該標本年齡為約3歲,且不屬於任何已知屬種。相關研究成果近日已發表在英文版《地質學報》。
今次為祿豐早侏羅世地層中第二次發現蜥腳型類恐龍幼體化石,研究材料由文章作者之一艾天宇發現,包括部分顱骨、完整頸椎、脊椎骨和掌骨、股骨遠端和脛骨近端。該幼體化石屬一類植食性恐龍,牙齒呈葉狀,骨組織學研究顯示,該標本處於個體發育早期階段,透過對比世上其他基幹蜥腳型類幼體,研究人員認為其年齡約為3歲。
值得一提的是,標本屬於大足龍類,惟相對於蜥腳形類仍較為基幹,而且並非任何已知屬種,與其他基幹蜥腳型類恐龍幼體演化關係較遠,故有機會屬於未知的基幹蜥腳型類屬種。
據了解,祿豐地區的蜥腳型類恐龍化石群有大量古脊椎化石,包括11個蜥腳型類有效屬,而今次還首次整理了祿豐「紅層」的年代學、生物地層等資料。研究顯示,祿豐組屬下侏羅統,距離現今約有兩億年,現為雲南中生代含化石最豐富的地層單元。
(中新網/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