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問一號」開啟環繞火星之旅 引力影響下「精準剎車」最關鍵

撰文:葉琪
出版:更新:

「天問一號」探測器早前傳回首幅火星圖像,於2月10日完成「近火制動」,開啟環繞火星之旅。
事實上,「近火制動」是火星探測過程中的重要節點之一,並且有一定風險,包括制動捕獲只有一次機會,制動的時機、時長、力度等都必須十分精準。
此外,天問一號抵達火星時與地球距離遠,通訊延時長,地面無法實時監視和控制,整個制動過程必須由其自主完成,對自主控制有很高要求。

據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二院研究員楊宇光介紹,按照軌道動力學規律,當航天器接近一個天體時,如果不採取任何措施,航天器將與天體擦肩而過,整個過程形成一個雙曲線軌道。在接近過程中,航天器受天體引力影響,速度會愈來愈快,在距離最近時達到峰值。如果此時航天器不制動,它會逐漸遠離,速度慢慢下降,最後擺脫引力飛離天體。如果想從轉移軌道進入環繞天體運行的軌道,航天器就必須實施制動減速。

全國太空探測技術首席科學傳播專家龐之浩亦表示,天問一號實施制動減速時,要先調整飛行姿態,將引擎噴管朝向前方,等時機恰當時點火開機,以此降低速度,整個制動過程的控制必須十分精準,「只有剎車時機和時長都分秒不差,才能形成理想的捕獲軌道。」

楊宇光並提到,制動捕獲有一個原則,軌道愈低,引擎愈省能量,效率也就越高。但對於距離上億公裡的火星,航天器的位置測量和控制都可能出現誤差,如果制動點的軌道高度過低,可能導致其撞向火星表面。同時,航天器並不是在某一個點把速度降到多少,而是在一個飛行弧段內持續減速,制動點火的時間需要精密計算和精準控制。如果制動時間過長導致制動力度過大,也會面臨墜毀的風險。

值得一提是,中國在歷次探月任務中,嫦娥系列探測器均圓滿完成「近月制動」,但天問一號所面臨的「近火制動」,卻之有所不同,最顯著的區別源自距離。地球與月球之間的平均距離約為38.44萬公裡,對於測控通訊來說,延時不過約1秒鐘。但天問一號實施「近火制動」時,地球與火星的距離超過1.8億公裡,單向通訊延時長達10分鐘以上。

楊宇光指,因此自主控制絕非只靠地面準備指令、航天器執行就能完成,要大量依賴於測量手段。為了確保測量準確,在執行關鍵動作的航天器上都有多個傳感器,通過多種途徑和不同手段,結合地面測量數據,判斷測量結果是否精確。在執行指令時,也會通過傳感器來反饋執行情況。當遇到意外情況,來不及等待地面處理時,航天器也會自行判斷,然後按照預案自行應對。

(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