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角度看西醫:盲目退燒、症狀消失當醫好 反令身體愈醫愈易病

撰文:紅出版集團
出版:更新:

西醫藥治療對治症狀、遏止症狀,藥物的生化反應、微觀局部似是科學的,但卻常是違反身體整體自我恢復的本能與意願、違反醫學、違反人體整體生理,對人體造成難以彌補的損害。(本文節錄自《為何到最後,還是需要中醫?》。)

文:廖少明中醫師

都市疾病中最常見的外感,傷風、感冒、流行性感冒、病毒性感染,症狀常見如發熱、咳痰、鼻涕、腹瀉……等等,是身體免疫機能對抗病毒與排斥病毒的本能表現。微觀對抗式治療壓抑消除症狀,猶如令身體不再抵抗。退熱強令在應激狀態對抗病原病毒的免疫機能平伏下來,不再對抗不再消滅病原病毒,止咳收鼻水止吐瀉猶如停止身體的排毒機能,讓病邪停滯體內。於是病邪便可以更無阻擋地、長驅直進,進入身體深處,對身體造成損害。

遏止症狀,盲目退熱,對嬰幼兒童的禍害

對於嬰幼兒童,西醫藥遏止症狀治療造成的禍害常是難以彌補的。症狀可能會暫時消失或減輕。但外邪、病毒仍然深深滯留,身體遠未痊愈,由於免疫機能被退熱壓抑,常很快地便會有新的感染,與症狀重現或加重。常見一些幼兒初起發熱咳嗽咽痛,被診斷為外感、咽炎,服退熱藥、抗生素後,症狀緩解,似是好轉痊愈,但仍常有精神萎靡、狀態不佳、夜睡不安、盜汗等隱晦症狀,常見很快便會再發病,外邪層層深入,會發展成更深入的氣管炎、支氣管炎、肺炎……或其它更深入的變症。

【相關圖輯】新冠肺炎|退燒了仍可傳播病毒?關於發燒你要知道的6件事(點圖放大瀏覽):

+10

也有體質較強的、或外邪侵入性毒害性較厲害的情況下,服退熱藥期間仍反覆退熱發熱,其實是免疫機能被退熱藥壓抑後退熱,藥力過後身體仍再有能力嘗試恢復發熱抗邪的表現。但在持續服藥退熱壓制下,免疫機能遭不斷被削弱下最終也不會再明顯發熱或反覆發熱。或會轉為夜睡活動靜止時,身體正氣、免疫系統仍能集中能量抖擻餘力抗邪下,發熱汗出。中醫稱之為「盜汗」。這也是現今大部分嬰幼兒童經西醫藥治療後身體的實況表現。

家長們都非常害怕嬰幼兒童發燒發熱,一有發燒發熱便會馬上服退燒藥退熱,因怕會引致腦膜炎「燒壞腦」。這也是近數十年來人們常聽到與深刻銘記的醫學「常識」,亦是已深種在一般家長腦海裡害人不淺的謬論。所以孩子一發熱便要馬上退熱,諷刺的是,正是因為不斷退熱治療令免疫機能不斷被削弱至無能再抵抗下,外邪才可以長驅直進地深入三陰臟腑,影響心腦腎並引起嚴重變症,如腦膜炎、腎炎、心肌炎、心瓣膜炎等等。對証的中醫治療是完全可以在兩三帖藥間有效地全面整體治療、並治愈外感高熱。

但很遺憾能對証的中醫治療並不普遍,實況甚至是甚為稀有。常見的卻是用西醫概念去使用中藥,是用中藥去針對治療症狀的「中醫治療」。更諷刺的是與西醫不同,中醫能否對証治療並不一定與學歷有關。

【相關圖輯】熬夜大吃大喝易熱氣水腫 中醫3大方法令身體下火(點圖放大瀏覽):

+4

西醫治療外感,無法治療、無為而治與後遺症

在歐美先進國家,西醫治療外感似已盡量不用退熱藥、抗生素等,甚至聽說有不給藥並只建議回家休息多飲水。其實是在說西藥對病毒性疾病並無療效,有益有建設性、可以做的,便只是回家休息讓免疫機能恢復與自愈。香港近年也有衛生部門宣傳說,外感是病毒引起的疾病,抗生素只能針對病菌,對病毒無效,建議不要濫用抗生素,卻沒有提到退燒藥。

一般如果是身體健康、免疫正常的嬰幼兒童或青壯年,外感病毒入侵、身體機能奮力抵抗,發熱時遭受西藥退熱遏止,病毒會更深入體內。但如果身體有足夠休息下,免疫系統慢慢亦可能恢復、產生對應的抗體消滅病原病毒而自愈。但身體的免疫機能會隨著每次的退熱、對治症狀治療、被削弱,最終會發展到就算有新外感,也不會有明顯症狀與發熱,這是免疫機能被嚴重削弱的表現。

從西醫的角度,治療令感冒症狀消失了,便算是治愈了。外感病毒性疾病無藥可治,多些休息吧,治療的目的只是舒緩減輕症狀,希望能令病人舒服些好過些而已。痊愈與否只能靠病人自身的抵抗力、免疫力。不能自愈或有其它變症似亦只能是見一步行一步。

常見一些患者經常有一些噴嚏鼻水,但並無其它典型的外感症狀,西醫會診斷為「鼻敏感」,並會處方些抗敏感藥,一般都並無療效,病人大多也會不了了之。也會見到經常有一些似是間歇咳嗽的患者,也沒有其它典型外感症狀,西醫也診斷不出是什麼病,常會建議病人檢查肺部,看看是否肺結核,結果常也不是。也有一些長期泄瀉的患者,也沒有其它典型外感症狀,西醫處方止瀉藥時可能有效,停藥後症狀如故,病因亦似是不明。

【相關圖輯】秋天潤肺果茶湯品適合全家飲用 預防呼吸道疾病▼▼▼

麥冬玉竹太子參雪耳瘦肉湯:

木瓜松子杏仁奶:

《為何到最後,還是需要中醫?》書封

書名:為何到最後,還是需要中醫?

作者:廖少明,上世紀50年代末香港出生,1983年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主修化學。2000年開始研習中醫,2006年完成香港大學中醫學士課程,其間曾赴國內不同省份追尋中醫學術流派源流。2008年開始在港執業行醫。

【本文獲「紅出版集團」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