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止餐飲浪費|中國將有1.3億噸糧食缺口?內媒:八成是動物口糧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日前發表報告,指內地在「十四五」(2021至2025年)末期,有可能出現1.3億噸左右的糧食缺口,其中穀物(稻穀、小麥、玉米三大主糧)缺口約為2500萬噸。
報告引起輿論關注,不少人擔憂中國糧食安全。對此,內地傳媒報道指,相比中國龐大的糧食生產能力,1.3億噸並非大數目,而按照近期的數據分析,「缺口中八成都是『動物口糧』」。
報道引述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糧食產量6.58億噸,同期糧食進口量約1.15億噸,其中包括有8804萬噸大豆、310萬噸小麥、308萬噸稻穀及大米、2047.00萬噸穀物及穀物粉,即粟米、高粱、大麥等粗糧。報道稱,國家統計局並沒有公布中國糧食的消費量,「假設2018年中國生產的糧食加上進口的糧食全部消費,總量是7.73億噸,進口的糧食1.15億噸佔全國一年糧食消費量的比例為14.9%」,有關數據與美國相近。
報道又稱,中國糧食自給率可以達到八成以上,《中國農業產業發展報告2020》亦顯示,去年中國稻穀、小麥和粟米三大主糧的自給率達到98.75%,不存在進口依賴問題,「值得注意的是,中國進口的糧食中,大豆和粟米佔了絕大部分,大豆、粟米主要是給生豬、禽類、水產這些動物做飼料,並不是給人吃」。
報道指,近年來中國從國外進口的大豆和粟米一路飆升,例如美國農業部數據顯示,在2018/2019市場年度,中國進口的大豆和粟米總量為8702萬噸,佔進口糧食總和0.99億噸的比例為88%。報道並引述國家統計局數據,2013年到2018年,全國居民穀物每年人均消費量從138.9千克一直降低至116.3千克。包括豬肉、牛肉、羊肉在內的肉類每年人均消費量,卻從25.6千克增至2018年的29.5千克,禽類消費量從7.2千克增至9.0千克,水產品從10.4千克增至11.4千克,蛋類和奶類消費也明顯增加。
報道指,中國現代化還在進一步推進,未來作為口糧的大米和小麥用糧食,佔比預計會進一步降低,相反生產肉蛋奶需要進口的飼料用糧則會繼續增加,「這是社科院預計的1.3億噸糧食缺口的背景,這樣的變化,此前發達國家已經經歷過,這是消費方式的巨大轉型,已經不能用糧食不夠吃來解釋」。
(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