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版紅芯】「自主程式語言」被指Python換殼 中科院開發者道歉
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團隊日前推出一款號稱「完全自主設計、開發和實現」的程式語言「木蘭」,但有網民很快揭露,這款程式語言其實是全球最流行的開放源碼程式語言之一Python的「換殼」產品,也就是將Python重新封裝而成,甚至連圖標都沒有更換。
事件引發網絡熱議,也令人聯想起去年「中國首個自主創新智能瀏覽器核心」紅芯被踢爆是Chrome「換殼」。
對此,「木蘭」項目負責人、中科院計算所編譯實驗室員工劉雷17日發表道歉聲明,承認「木蘭」在32位元單晶片上的編譯器是基於Python進行的二次開發,但在此前接受採訪時誇大為「完全自主開發」。
曾宣稱「真正掌握核心技術」
據中新網等多間內媒此前報道,中科院計算所1月15日正式對外發布該所「計算機體系結構國家重點實驗室編譯技術團隊」自主研發、面向新一代人工智能和物聯網應用程式的「木蘭」程式語言體系,並推出「木蘭」開放源碼軟件包,供全球用戶免費下載獲取。劉雷當時還介紹稱,「木蘭」是「我們真正掌握核心技術」的程式語言。
但隨後網絡上爭議四起,在問答網站「知乎」,有用戶指出,使用從網絡下載的「木蘭」語言編譯器製作的應用程式,圖標與用Python製作的完全一致。
另有網民發文指出,「木蘭」只是將Python 3.7版本重新封裝為「.exe」可執行檔,沒有加密,亦沒有換圖標,直言其技術含量「大概等於我買了個iPhone 11,然後包上了一張廢報紙……最後還毫無工匠精神地忘了畫上我自己的Logo。」
內媒《澎湃新聞》亦引述專家說法指,「木蘭」更像是Python語言的「套殼」產物,「就是在Python語言外邊套了一層殼,還是比較簡單的那種」,相當於一個介面(interface),連圖標都沒更動。
開發者道歉:主要用於中小學教育
對於外界質疑,劉雷在聲明中指出,「木蘭」在語言規範上借鑑了Lua語言的特性並進行了擴展,增加數據表達方法等新的特性,且開發了支援少兒程式設計教育的可視化程式設計環境等,但針對STM32單晶片,團隊是基於Python開放源碼編譯器進行的二次開發,因此在開發和執行環境中會包含Python系統。
聲明強調「木蘭」程式語言主要是用於中小學教育,對於此前誇大為「智能物聯領域」及「完全自主開發」致歉。
「木蘭」下載連結已失效
另外,「木蘭」原本在名為「中科智芯」的企業網站上開放下載,但在引發爭議後,下載連結目前已失效。據該企業主頁介紹,中科智芯(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是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孵化(按:創業培育)企業,「木蘭」是該公司重點產品。
上述企業網站介紹稱,「木蘭」是專為人工智能教育而生的中國自主知識產權程式語言,由中科智芯自主研發。語言設計上屏蔽了其他任何一種針對成人設計的程式語言特性,如程式設計環境偵錯(Debug)複雜等,讓學生在學習程式語言之初不為細節所牽絆,具有更易理解、易於學習、易於閱讀、易於維護等特性;且支援跨平台,對Android、UNIX、Windows都可以很好地相容。
「換殼」事件層出不窮
事實上,內地電腦科技產業曾多次發生「換殼」類似事件。2003年,上海交通大學微電子學院院長陳進教授藉助「漢芯一號」,申請了數十個科研項目,騙取了高達上億元的科研基金,然而之後被人揭發,陳進在美國購買摩托羅拉飛思卡爾56800的晶片後,將表面的MOTO等字樣用砂紙磨掉,再加上「漢芯一號」字樣,冒充自己的產品。
2004年,號稱「自主研發」和「自主知識產權」的國產伺服器作業系統「麒麟」正式對外公布,隨後遭到質疑,相關報告顯示「麒麟」作業系統中至少有60%的程式碼來自於FreeBSD5.3,二者在函式命名上相似度亦高達99.45%。
2018年,號稱「世界第五顆也是唯一一顆屬於中國人自己的瀏覽器內核」的紅芯瀏覽器被曝光使用Blink內核,整個瀏覽器與Google Chrome嚴重雷同,就是一個「Chrome套殼瀏覽器」。
(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