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開發「熊臉識別」 個體識別技術迎新突破
撰文:王兆陽
出版:更新:
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日前宣布,成功聯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四川師範大學共同開發「使用圖像分析的大熊貓個體識別技術研究」,且如今已實現對圈養大熊貓的臉部自動檢測及個體識別,標誌着中國大熊貓的個體識別技術迎來新突破。
據專家介紹,個體識別是珍稀野生動物保護管理和研究的基本前提,對圈養動物而言,個體識別是為其進行日常飼養和動物譜系、檔案管理的前提和基礎;對於野生動物而言,個體識別則有助於研究人員更好地研究其種群結構,從而為保護管理提供科學數據。
據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相關專家介紹,野生大熊貓的生活習性多數是獨居於深山竹林,加上家域面積廣闊,其野外種群結構難以被跟蹤監測,故高效、準確展開野生大熊貓的種群數量、分布情況是非常緊迫和重要的任務。
在此背景下,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在2017年聯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四川師範大學共同開展「使用圖像分析的大熊貓個體識別技術研究」,兩年來建成含有超過12萬張圖像、上萬個影片片段的資料庫,並對近萬張圖像完成標記、分割和註釋。
專家表示,透過資料庫,就可以實現對圈養大熊貓臉部的自動檢測及個體識別,亦將會推出一款「認臉」的手機應用程式,可分析、對比大熊貓臉部獨有的特徵資料,實現對大熊貓的精確識別。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未來會聯合研發團隊繼續通過人工智能技術,對圈養和野外大熊貓的影像資料大數據進行統計、分析,為經濟、快速、高效和長期展開野外大熊貓種群調查和健康監測探索新模式,從而為提高自然保護區對大熊貓智能監測與保護管理工作水平提供技術支持。
(中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