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漫遊】清潔都要周身武功! 大叔大媽有咩獨門法寶?

撰文:黃俊傑
出版:更新:

全球化至此,人才流動可謂頻繁,職場競爭日益激烈,連內地的清潔大爺與清潔大媽也練就一身好「武藝」,甚至引來年青拜師學藝--詳情請點擊片段。

全球票房持續攀升 《哪吒》何以觸動當代觀眾?

撰文:中國新聞網
出版:更新:

動畫電影《哪吒之魔童鬧海》(下稱《哪吒2》)闖蕩海外院線並不斷刷新全球票房排名的同時,「哪吒」在中國掀起的熱潮並未「降溫」:從頻頻登上熱搜榜單到聯名手辦一搶而空,從影迷自發二次創作到線下打卡,「哪吒」帶來的狂歡遠未結束。

近來,在成都高新區天府長島數字文創園,熱情的觀眾圍在《哪吒2》製作方成都可可豆動畫影視有限公司(下稱可可豆動畫)門前,與哪吒海報和「可可豆動畫」幾個大字合影。「《哪吒2》無疑是國漫崛起的象征。」前來打卡的成都白領史慶南說。

隨着電影走熱,與「哪吒」聯名的「天生羈絆系列」手辦盲盒銷售額迅速破千萬元,如今已「一盒難求」。「《哪吒2》充滿了東方藝術色彩,劇情很精彩,有令人意想不到的反轉。」在成都從事數字文化產業的王禎廷是較早看過《哪吒2》的觀眾之一,她表示自己不經常購買手辦,「但看完《哪吒2》後,我果斷下了單。」

觀眾在《哪吒2》制作方成都可可豆動畫影視有限公司門前打卡。(中新網)

無數觀眾發出「國漫崛起」的感慨,源於《哪吒2》的精良製作。成都雲海天聚科技有限公司特效組組長廖森林曾在可可豆動畫駐場一年,影片中仙翁將哪吒和敖丙捆綁起來,隨後掄起拳頭砸向他們的鏡頭,就是出自廖森林之手,「製作這部動漫時,大家都懷着一種信念感,盡最大努力把每個鏡頭做到極致。」他表示。

《哪吒2》的成功不僅得益於製作技術的創新突破,也在於影片通過形形色色的人物塑造,實現與觀眾深度共情。

哪吒是中國神話故事中家喻戶曉的人物。「電影中哪吒更多為與命運進行抗爭,在家人和師父的包容下,哪吒淬煉出屬於自己的英雄之路。」成都西體路小學教師馬詩雲觀看了《哪吒2》後表示,哪吒生而被判定為「魔丸」,被世人誤解與恐懼似乎是他的宿命;其叛逆沖動的外表下,隱藏着對被理解、被認同的渴望,「哪吒的故事讓人明白,成長不是一個人的孤獨旅程,而是與身邊人共同書寫的溫情故事。」

《哪吒2》太乙真人。(《哪吒2》劇照)
《哪吒2》申公豹。(《哪吒2》劇照)

電影中的配角亦有血有肉,傳遞出很強的感染力。太乙真人被塑造成一位騎着飛豬、愛喝酒的胖神仙。他用「難得糊塗」的智慧傳授現代教育真經,這種包容開放的教育觀念得到了許多中國家長的認同。成都家長蔡蕤潔說,太乙真人的包容與智慧為「魔童」哪吒提供了成長試錯的空間,「他既有嚴格的訓練,又有適時的寬容,塑造了哪吒堅韌不拔、勇於擔當的性格。」

電影中申公豹的反轉給觀眾王禎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表示,申公豹在《封神演義》中是反派,而電影將其塑造為具有抗爭精神的角色:他出身平凡,在仙界艱難求生,但不甘被命運擺布,努力打破「妖就是惡」的刻板印象。申公豹的台詞「人心中的成見是一座大山」更是激發了無數網友共鳴。

在復旦大學新聞學院教授、全球傳播全媒體研究院副院長張志安看來,在《哪吒2》的故事中,人性的張力得到了最大程度的釋放,給人很強的代入感;數字技術的應用,讓人物和故事以最具沈浸式或交互性的方式與影迷互動;包括文化衍生品在內的多元場景,則將電影的情緒價值延伸到生活之中。「觀眾會從哪吒、敖丙自身蛻變的過程中找到自己。今天這個時代需要『小微』力量的發掘和釋放。」

本文獲《中國新聞網》授權轉載。

正在加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