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籃球少年離世捐出全身器官 5受贈者組球隊拍公益短片紀念
2017年,熱愛籃球的16歲湖南少年葉沙因突發腦溢血搶救無效離世。他的父母悲痛之余,想到兒子生前的理想是當一名醫生,於是決定捐獻出兒子的器官,實現他生前救死扶傷的願望。隨後,葉沙的心、肺、肝、兩個腎、一對眼角膜,捐獻給了7個急需器官移植的病人。
日前,這7位受贈者中,有5人組成了一支名叫「葉沙」的特殊籃球隊,不僅紀念這位素昧平生的男孩,更希望藉此呼籲更多人士參與器官捐獻活動。
今年8月,在中國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的策劃安排下,5人從湖南、江西來到北京。這是幾人第一次明確知道,他們移植的器官全部來自於一位名叫葉沙的16歲少年。
實際上,「葉沙」是個化名。在內地器官捐獻、移植過程中,捐贈者、受贈者者須遵循「雙盲原則」,互不知曉對方信息,以此減少器官買賣行為,也避免捐、受雙方受到不必要的壓力或騷擾。
在母親段念可(化名)的記憶中,葉沙成績一直名列前茅,「平時,他喜歡唱歌、打鼓,經常和同學們一起打籃球。」然而,2017年4月26日,葉沙突發腦溢血,4月27日早上7點20分,被宣布腦死亡。
「器官在跳動,就相當於孩子還活著」
葉沙的父親葉俊傑(化名)有意捐贈兒子的器官,但段念可一時間難以接受,一名老同學告訴段念可:孩子走了,家裡的氣息沒多久就散了,但如果捐獻了他的器官,只要器官還在跳動,就相當於孩子還活著。
段念可聽了老同學的話,又想起兒子想做醫生的願望,最終同意了。
4月27日晚,湘雅二院為葉沙進行了器官摘取手術,隨後另外7名病人接受了移植。
最終,移植手術非常成功。2017年4月28日葉沙的追悼會上,受者們送來幾段錄音,向葉俊傑、段念可講述器官在自己體內的近況,並感謝葉家的大愛。
為了推動器官捐獻事業發展,2017年8月,中國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找到了葉沙的案例,希望將此拍攝成宣傳片。這一次,器官中心仍然沒有打破「雙盲原則」。受者們不知道葉家人的真實姓名、住址,葉沙父母也是一樣。
「我們就是葉沙,葉沙就是我們」
最終,7人中5人答應出鏡:48歲的劉福(化名)移植了葉沙的肺,只談了一分半鐘就同意參加;周斌(化名)移植了葉沙的肝,他帶著妻子和孫子一起來到北京;移植了葉沙的腎的胡偉(化名)身體不好,但也答應了;移植了一片眼角膜的黃山(化名)表示「我有這個義務」;而另一個移植了眼角膜的受贈者顏晶(化名)年僅13歲,她的媽媽替女兒同意了,當她聽說葉沙年僅16歲時,一下哭了, 「我理解父母的心情。」
2018年8月19日,一行人集合起來拍攝視頻。劉福列20號,胡偉列1號,周斌列4號,顏晶、黃山分別列7號、27號。五人站成一排,球衣上的數字正好定格在葉沙離世、他們獲得新生的2017年4月27日。
「我們就是葉沙,葉沙就是我們。」周斌說,「我們是一個人。」
相約每年為葉沙掃墓
拍攝結束後,5位受贈者各奔東西。臨別前,他們做了一個約定:以後每年4月27日,無論大家人在哪裡,都到長沙的鳳凰山陵園小聚,為葉沙掃墓。
9月20日,段念可看到了器官中心製作的短視頻《一個人的球隊》。一個多小時裡,她把這段視頻看了數十遍。她知道,葉沙的器官正在5個陌生人體內鮮活地跳動。
(新京報、澎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