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如黃昏】中國擬2022年發射3顆「人造月亮」 料年省12億電費

撰文:葉琪
出版:更新:

天府系統科學研究會日前在四川成都舉行,會上透露可望於2022年初步實現「人造月亮」構想,首顆「人造月亮」於2020年發射升空,2年後齊備3顆,進行從展開到照明的整個系統演示驗證實驗。
所謂「人造月亮」,是指一種攜帶大型太空反射鏡的人造太空照明衞星,預計光照強度最大可達現時月光的8倍,為直徑10公里至80公里、3600至6400平方公里範圍提供24小時不間斷照射。

據內地傳媒報道,「人造月亮」的構想最早源於一位法國藝術家,他希望能在地球上空掛上一圈由鏡子做成的「頸鏈」,一年四季把陽光反射到巴黎的大街小巷。事實上,美國及俄羅斯都曾對「人造月亮」進行過深入探索,希望為人類夜間活動帶來便利,甚至作為軍事用途。

「人造月亮」在民用領域有極大作用,可充分利用太陽光,與夜間的路燈照明互相補充,節約大量基礎設施的用電消耗。(視覺中國)

報道引述研究會主任武春風表示,中國在「人造月亮」方面的探索「超美超俄」,最先進的俄羅斯只去到基本原理成熟及有在太空站做實驗,尚未去到大型太空反射鏡的階段,「我們目前的核心技術、工程基礎材料方面都已經有很高的成熟度,具備開展系統演示驗證階段的研製條件」。中國的「人造月亮」預計會部署在500公里以內的近地軌道上,光照強度損失會較遠在38萬公里外的月球小得多。

武春風強調「人造月亮」不足以影響生物作息。(資料圖片)

漆黑夜空中驟然多了3個「月亮」,有輿論質疑此舉會否影響生物作息,違反自然規律。對此,武春風解釋「人造月亮」的光照強度及時間都可作調整,精確度可控制在數十米範圍內,加上大氣運動等因素影響,實際上光照強度只有如同夏季的黃昏,「人們仰望夜空,只會看見一顆格外明亮的『星星』,而不是大家想象中的一輪圓月。」

武春風指,「人造月亮」的實際光照強度會如同夏季的黃昏。(視覺中國)

武春風又指,「人造月亮」在民用領域有極大作用,可充分利用太陽光,與夜間的路燈照明互相補充,節約大量基礎設施的用電消耗。在日照時間較短的冬季,「人造月亮」可提供照明,讓黎明提前或黃昏延長,「以對成都50平方公里區域提供照射為例,每年可節約電費開支約12億元(人民幣),在地震等自然災害導致的停電區域,也可以用『人造月亮』舒緩恐慌、有光救援、便捷安置等。」

(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