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0距離】畢業季來襲 內地大學生有咩諗頭慶畢業?

撰文:張心怡
出版:更新:

每年六月中,是內地高校舉行畢業禮的時間。各地畢業生們也搞出層出不窮的花招,慶祝畢業。有工科女「集郵」男生唇印,亦有創意集體大合照。去片!


00後劍橋畢業生當動物園飼養員 否認大材小用:工作令自己更健康

撰文:陳進安
出版:更新:

2024年2月,2000年出生的南京女孩馬雅在放棄生物醫藥企業的工作後,選擇加入上海動物園,成為一名飼養員。她本科畢業於英國帝國理工學院的生物科學,隨後在劍橋大學獲得獸醫科學碩士學位,因此有聲音認為她「大材小用」。對此,她不以為然,強調理論知識仍有用武之地,還指在動物園工作以後,自己變得更健康。

馬雅的工作內容相當豐富,她曾在食草動物區負責大象、河馬和犀牛的飼養,也曾在靈長類動物區照顧金絲猴和狒狒,甚至參與了食肉類動物如老虎和小熊貓的日常護理。如今,她主要負責鹿和羊的飼養工作。

馬雅現時主要負責鹿和羊的飼養工作。

儘管飼養員的工作壓力和體力要求較高,馬雅卻表示自己樂在其中。她認為,之前的學術背景雖然以科研為主,但她更渴望與動物直接接觸並能見到實際效果。馬雅說:「動物園的工作讓我能真正地參與到動物的生活中去。」

隨著她的故事被廣泛傳播,許多人對她的選擇表示驚訝,認為她的高學歷與飼養員的工作相比是「大材小用」。對此,馬雅認為,自己的理論知識在動物種群管理和獸醫藥理學方面依然有用,能夠幫助她更好地理解動物的健康和行為。

馬雅認為,自己的理論知識在動物種群管理和獸醫藥理學方面依然有用。

上海動物園的相關人員指出,近年來,越來越多高學歷人才應聘動物園職位,包括來自美國康奈爾大學和澳洲墨爾本大學的畢業生,他們被要求在一線飼養崗位輪崗至少半年。飼養員不僅要負責清潔和喂養,還需參與動物保護研究和科普教育。

馬雅從小喜歡動物園,特別是貓科動物。她表示,自己對猞猁的喜愛日漸加深,認為它們的眼神充滿靈性。她的職業選擇正是出於對動物的熱愛和對實踐的渴望。

馬雅從小喜歡動物園,職業選擇正是出於對動物的熱愛和對實踐的渴望。

在動物園的工作日常中,馬雅早上八點上班,下午五點下班,主要負責巡查動物、打掃展區和喂食。儘管工作環境與辦公室截然不同,馬雅卻樂於接受這種挑戰,認為這讓她變得更加健康,「在動物園工作以後,我覺得變得更健康了。之前在辦公室坐得比較多,腰不太好,來了以後運動量還是比較輕的,自己業余時間也會再做一些運動,感覺更加強壯一點」。

而在一次小海獅因環境變化而拒絕進食的事件中,馬雅更運用她的獸醫理論知識,嘗試通過增加與小海獅的互動來緩解其壓力,最終取得了成功。她強調,理論知識在實際操作中並不總是能直接應用,還需要不斷嘗試和探索。

馬雅強調,理論知識在實際操作中並不總是能直接應用,還需要不斷嘗試和探索。

馬雅的工作經歷不僅豐富了她的職業技能,也加深了她對動物園運作的理解。未來,她希望能在日常飼養工作中融入更多的科研,特別是在動物營養和疾病治療方面。她渴望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為動物福利貢獻自己的力量。

網民點睇:

做自己,不簡單!
動物園門檻擡高了 從投資收益看一輩子也拿不回本科和研究生花的錢
每個人選擇不同,重在熱愛
劍橋決定了這是起點,不是終點
用新知識賦能各行各業,自己又喜歡,很有意義
職業,沒有高低貴賤之分,敬業與樂業才是職業的精神與價值
高學歷的目的之一是讓自己有想做啥就做啥的自由,現在很多高學歷的人沒有弄明白這個,於是學歷越高,路越窄。希望越來越多的人為自己而活。加油!


正在加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