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尼斯發現10處古羅馬時期遺跡 中國科學家首以遙感技術立功

撰文:吳梓楓
出版:更新:

中國科學家早前與突尼斯、意大利、巴基斯坦等科學家合作,利用遙感技術在絲綢之路西端突尼斯發現10處古羅馬時期的考古遺跡,這亦是中國科學家利用遙感技術在中國境外首次發現考古遺址。

研究員王心源(左)與意大利考古專家實地考察邊牆遺址。(中國科學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

「一帶一路」突尼斯遙感考古召開新聞發布會前日(19日)召開新聞發布會指,由中國科學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研究員王心源所帶領的空間考古研究團隊,早前聯合突尼斯、意大利、巴基斯坦的科學家利用空間考古技術,在突尼斯發現10處古羅馬時期的考古遺跡,這些遺跡揭示了古羅馬時期南線軍事防禦系統的布局與農業灌溉系統的結構。對於研究古羅馬時期軍事防禦系統、農業灌溉系統,以及絲綢之路西端線路走向、古綠洲變遷、環境演變具有重要意義。

據了解,該10處古羅馬時期的考古遺跡分別為軍事堡壘、邊牆、水窖、農業灌溉系統及墓葬。而此次聯合考古歷經2年,科學家自2016年3月開始進行室內遙感圖像處理以及解譯分析,進而發現一些疑似遺址點,然後分別於2017年4月、11月和2018年4月與當地考古專家聯合進行實地調研與驗證,最後在突尼斯南部確定空間考古新發現10處古羅馬時期遺跡。

這次發現的古羅馬時期考古遺跡位於突尼斯的中南部荒漠。(中國科學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

而這次考古研究所使用的遙感技術,就是指利用遙感對遺留於田野的人類過去活動遺跡與遺物進行探測的一種嶄新的無損考古探測技術。遙感考古具有全局、直觀、周期性強、覆蓋範圍大的特點。相對於傳統的野外考古而言,遙感考古具有成本優勢,能節省人力物力,並且在環境變遷與人類活動關係的研究中能發揮更大作用。

此外,遙感考古亦可以把地表上看到的貌似不相關的遺跡聯繫起來,對於在大尺度、大範圍上解決大型線性遺跡保護與認知具有重要作用,對考古學的系統性研究有重要意義。另外,遙感技術在乾旱區考古調查中具有獨特的技術優勢和廣泛的應用前景,是考古學發展的新增長點。其與考古學、歷史學、地學等的有效結合,能夠為絲綢之路古城鎮、古綠洲、古水系、古道路,以及區域社會經濟文化變遷的研究,提供科學的手段。

(觀察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