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發現新物種 成蟲壽命僅幾小時 因《赤壁賦》得名蘇軾無爪蜉

長江發現新物種 成蟲壽命僅幾小時 因《赤壁賦》得名蘇軾無爪蜉
撰文:許祺安
出版:更新:

內媒《封面新聞》報道,2024年,長江流域發現一個全新的蜉蝣物種,因蘇軾曾於長江寫下「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故而該物種被命名為「蘇軾無爪蜉」。

圖為蘇軾無爪蜉稚蟲。(封面新聞)
圖為蘇軾無爪蜉稚蟲。(封面新聞)
圖為蘇軾無爪蜉雌亞成蟲。(封面新聞)

公開資料顯示,蘇軾無爪蜉的發表人為南京師範大學蜉蝣目課題組鄭徐弘毅,發現地點為長江北段(湖南省、湖北省)。

據介紹,全世界僅發現了9種無爪蜉蝣,包括蘇軾無爪蜉蝣在內,中國僅發現了兩種,「蘇軾」是全國第二例無爪蜉蝣,第一例是在雲南怒江發現的。鄭徐弘毅表示,蘇軾無爪蜉成蟲的壽命可能只有幾個小時,「它們於凌晨羽化,只需要在江面撲棱幾下,在日出之前就能完成傳宗接代的使命」。

圖為蘇軾無爪蜉雌亞成蟲。(封面新聞)
圖為蘇軾無爪蜉稚蟲。(封面新聞)

1082年,蘇軾在遊覽長江北段的赤壁磯後寫下了「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千年之後,一個全新的蜉蝣物種在長江北段被發現。為了紀念這場跨越千年的緣份,該蜉蝣物種被命名為「蘇軾無爪蜉」。

據鄭徐弘毅介紹,在生物學命名中,最常見的就是以物種特徵、分布地點以及人名來命名,「我覺得這樣命名很有趣、浪漫,包括課題組組長周長發在內,大家也都贊同。」

正在加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