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培育出「蘋果蘑菇」後代:白參菌無蘋果味 點煮最好食?
今年7月,來自浙江德清縣的鄧女士發現家中蘋果竟長出蘑菇,她在網上分享後,吸引中科院專家「千里求購」。最近,通過分離培養的「蘋果蘑菇」已有第一批後代,鄧女士更成為首批嚐鮮人。
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真菌多樣性與分子進化課題組研究人員許博士介紹,蘋果上出現菌菇是非常罕見,具有很高的研究價值,而鄧女士家中的蘋果長出的蘑菇,實際是裂褶菌科的白參菌。
白參菌具有極高的食用和藥用價值,一般會長在腐爛的木頭上。研究人員表示,很少發現生長在水果或蔬菜上的菌菇,並透露收到蘋果菌菇樣本後,最近又收到網民寄來的生長在大蒜上的白參菌樣本。相關研究還在進行當中。
經過24天培育,「蘋果蘑菇」已誕生第一批後代。研究人員稱,研究團隊已品嚐了此次培育出的白參菌,並無明顯的蘋果味,但後續通過多次試驗,或有機會栽培出蘋果味的白參菌。
鄧女士介紹,8月16日收到3斤多新培育的白參菌,為了能全面了解風味,她在社交平台上向一眾網民請教了白參菌的做法。最終,鄧女士分別用白參菌炒蛋和燉蛋,「燉蛋比較好吃,炒蛋口感偏硬」。
鄧女士稱,平常吃的蘑菇口感一般偏軟,但白參菌屬於看着軟、摸着軟,吃起來卻更韌一些,味道也比常見的白蘑菇更鮮。
鄧女士稱,之前見蘋果長出蘑菇時都不敢摸,「擔心是毒蘑菇,沒想到現在都吃上了,意外之喜」。除了自家做菜,她還將白參菌分給親朋好友嘗鮮,家中仍有部分白參菌剩餘,「之後想根據專家和網友們的建議,再試試爆炒、燉湯、白參粥之類的做法」。
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許博士和研究員介紹,除了白參菌燉蛋,還可以用白參菌炒青椒、炒雞蛋、炒肉,或以白參菌蒸肉湯。
據此前報道,「蘋果蘑菇」還處於馴化階段,接種在蘋果等其他基質上的白參菌尚處於生長階段。研究團隊將通過選基質、設定培養條件等方式,對「蘋果蘑菇」開展進一步的品種選育,相信通過多輪選育,「蘋果蘑菇」可以逐漸適應新環境,在產量和口感上有更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