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大學生報名「支教」變交錢旅游? 用兒童舊照宣傳涉賣慘營銷

撰文:盛昀
出版:更新:

《央視新聞》報道,有女大學生報名參加「公益支教」後,發現7天的支教行程安排有4天都是旅游和體驗。有學者表示,機構通過收費來認定志願者,並以此作為牟利的手段,顯然已經違背《慈善法》規定。

公益變生意 支教成旅游

「支教」在內地指支援落後地區學校的教學工作,是志願服務的一種。

報道指,小周大學畢業後計劃用一年的時間去「支教」,她在網上報名後,發現對方提供的行程安排並不合理:一共7天的行程,前4天都是旅遊體驗,最後2、3天標註為上午支教、下午備課。

這個以「支教」為名的項目收費3590元(人民幣,下同),招募機構還特意註明:「參加項目可獲得具有含金量的志願服務證書,可用於申請國外高校的入學機會。」

7天的行程有4天都是旅遊體驗。(央視新聞)
該項目售價3590元。(央視新聞)

小周表示,「它不再是純粹的公益了,公益和利益畫等號,孩子和生意綁在一起,這個東西它確實是聞所未聞的。」

兒童舊照賣慘圈錢 用「公益」包裝商業活動

據報道,目前以「支教」為名的研學、夏令營廣告時常出現在內地的網絡平台上。在某機構今年發布的夏令營介紹中,曾大量使用衣衫襤褸未成年人的影像作宣傳,且項目聯繫人也表示照片為幾年前拍攝,並非現狀。

據悉,該機構的支教活動為期15天,收費7680元。且項目時間在暑假,該項目聯繫人也表示會組織學生參與活動。

該機構大量使用衣衫襤褸未成年人的影像作宣傳。(央視新聞)
該機構大量使用衣衫襤褸未成年人的影像作宣傳。(央視新聞)

中國慈善聯合會法律顧問張凌霄表示,志願服務同時也要符合慈善法的相關規定。機構通過收費來認定志願者,並以此作為牟利的手段,顯然已經違背法律規定。

目前,四川涼山、廣西巴馬等地已經制定出台相關規定,加強對支教活動的管理,打擊虛假支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