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後,不論是外媒還是內地自媒體,都有報道指「外資從中國撤離」「中國對外資吸引力急劇減弱」。對於這些說法,內地官媒《人民日報》今日刊登頭條文章表示,中國市場已今非昔比,外資企業必須拿出看家本領才能站穩腳跟,部份沒有跟上中國市場變化的外資撤出了,但更多技術含量高的外資進入中國市場,只有快速反應跟上中國市場變化的外資企業才能獲得成功。
文章以美國沃爾瑪在中國的數據為例,「沃爾瑪撤離中國」的新聞雖層出不窮,但2024年12月18日,沃爾瑪山姆會員店在浙江溫州開設了全國第五十二家門店。而2024年第三季度,沃爾瑪在中國的凈銷售額同比增長17%。
文章指出,這恰恰反映了中國市場的變化:在消費需求個性化、多元化趨勢下,在本土零售企業強勢崛起下,傳統商業模式在中國行不通了,快速反應跟上中國市場變化的外資企業才能獲得成功。
12月18日,沃爾瑪山姆會員店在浙江溫州開設了全國第五十二家門店。(視覺中國) 文章表示,目前中國進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從過去側重引進外資,轉向「引進來」和「走出去」並重,尤其加快構建開放的國內國際雙循環,外資仍是關鍵樞紐。而一個持續發展、動能強勁的中國,一定是外資眼中的「香餑餑」,「下一個『中國』,還是中國」。
文章指出,近年來,中國出台了更大規模、更高水平的自主開放和單邊開放舉措:舉辦進博會、鏈博會,縮減外資準入負面清單,給予外資國民待遇等等,都讓外資進入中國市場的門檻不斷降低,愈來愈多的中小外資企業進入中國市場,這是新設外資企業數量較快增長的重要原因。
開設在江蘇常州的外資品牌實體書店「大眾書局」。(視覺中國) 何出台如此多利好政策,引入外資規模仍有下降?文章分析指,產業投資是面向長期的理性經濟行為,受中長期多重因素影響,數據上下波動符合經濟學規律。短期來看,2021年以來,中國連續3年引資規模超1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外資大量流入,集中釋放了投資需求,2024年有所收縮也在正常範圍內。長期則全球跨國投資呈現出服務化、輕資產化趨勢,利用外資規模與新設企業數量之間也會出現階段性反差。尤其目前,中國服務業利用外資規模占七成左右,服務業輕資產屬性明顯,對引資規模影響不小。
文章表示,近年來,美西方一些人將經貿問題政治化,全球跨國投資持續低迷,這對中國吸引外資帶來了不小挑戰。外部環境越是嚴峻,越需要以更高質量的發展、更高水平的開放,應對外部不確定性。但堅定開放、互利共贏,中國是認真的,與中國同行就是與機遇同行,投資中國就是投資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