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政總署下調新界農地收地賠償價13%

地政總署下調新界農地收地賠償價13%
撰文:溫多娜
出版:更新:

近半年地價回落,地政總署亦調整收地賠償價錢。據署方公布,由今年4月起生效的收回土地特惠補償率,較半年前減13%,屬於近十四年來最大減幅。

據地政總署公布,第一級別、即涉及發展而收地的新界農地,其收地補償為每呎1,267元,較去年10月的每呎1,457元,下調190元或13%。

上述最新每呎1,267元的收地價,亦為連續兩個半年度下調,亦較去年5月收地補償由四級變兩級後每呎收地價1,510元,低243元或16%。

至於第二級、即不涉及發展所需土地的新界農地,收地價則為第一級補償的一半,即每呎約634元。另收回新界屋地方面,第一級補償率為估價另加每呎約2,514元;第二級補償則為1,257元。

北都收地進展 甯漢豪:169億土地補償未支付、主要涉未釐清業權

撰文:何夏怡
出版:更新:

政府全力發展北部都會區,其中的古洞北及粉嶺北新發展區,需要收回私人土地。發展局局長甯漢豪今日(19日)向立法會交代收地進展,指截至今年2月底,已支付143億元土地補償,尚未支付的補償金額大約169億元。未支付補償個案中,一半因為土地業權未釐清。

地產及建造界龍漢標關注,有原址換地失敗、最終被收地的業權人暫未獲得當局發放補償,甯漢豪回應稱,地政總署已吸取經驗精簡措施,不會覆核原址換地失敗的業權。

甯漢豪稱已向古洞北粉嶺北土地業權人支付143億補償(廖雁雄攝)
龍漢標質詢有關政府發展古洞北和粉嶺北新發展區的補償進展(廖雁雄攝)

甯漢豪今日(19日)在立法會回應龍漢標的口頭質詢時指,地政總署2023年11月起引入多項精簡措施,以提高業權檢查程序的清晰度和透明度,讓已接受補償金額的土地業權人,盡早收到補償金。甯漢豪又指,政府在收地方面做了很多功夫,亦希望私人土地業權人參與,正積極研究鼓勵業權人提早交出土地的方案。

政府已採取措施加快處理

甯漢豪又指,政府總共需要收回2498幅土地,涉及178公頃,其中第一階段工程已經收回784幅、共計68公頃,第二階段收回1714幅、110公頃。政府已向第一階段的逾九成業權人、第二階段的逾兩成業權人支付補償金,共計143億元,現時還有約169億元補償金未支付。

至於未支付的原因,甯漢豪說,一半是因為土地業權未釐清、文件不齊全,另外一半是未能聯絡到業權人。為加快處理個案,地政總署已從2023年11月開始,推出一系列提高業權查核程序透明度的措施。

甯漢豪:原址換地若不成功 可以不再複查業權

龍漢標續提問,業界反映有業權人原本希望原址換地,但和政府未能就價格達到共識,故導致要收地。他指這部分人亦暫未收到補償,詢問政府會如何改良該制度。

甯漢豪說,龍漢標所指情況確實不理想,至於改善措施,就已對地政總署明確,政府再處理原址換地的申請時已查核業權,如果最後因為無法就補地價達到共識要收地階段,可以不再重複查核業權,強調署方已經吸取了經驗。

林健鋒促政府以創新方法進行換地(廖雁雄攝)

政府計劃鼓勵業權人提前交地

商界林健鋒提出,財政緊缺之下,當局會否創新地提升業權人發展新區的意願,除了原址換地,會否考慮不同地區換地、債券補償等。

甯漢豪回應,近年政府在引用條例收地之外,做了很多功夫鼓勵私人土地業權人換地,例如以前原址換地是要求業權人百分百擁有土地,現時在某些情況下九成擁有都可以,亦表明原址換地不只限於住宅、商業用地,可包括產業用地。

她補充,現時政府積極研究鼓勵業權人自願交出土地的方案,具體是根據政府發展公共設施的規劃,提前交出土地,用土地價值去抵消原址換地的補地金額。「對業權人來說,他參與原址換地和將來的片區開發時,現金流可以舒緩。」

正在加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