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明珠出色 東方之珠退色 香港如何做到財政穩健、量入為出?
首先祝各位讀者聖誕快樂,新年進步!時間過得真快,不經不覺又是年近歲晚,新的一年即將來臨,期望世界戰亂停止,各國和平共處;内地和香港經濟復甦,人人得以安居樂業。
很久沒有去澳門了,趁著聖誕假期與家人再到此地一遊。假日的濠江到處人潮洶湧,無論在各大渡假村酒店博彩,還是去欣賞各項頂級大型表演,都是在享受世界一流的宏偉建築和金碧輝煌的豪華場景,這裡到處充滿熱鬧氣氛;旅遊勝地有經典的大三巴牌坊、龍環葡韻、氹仔官也街等等,還有路氹城這一區最具代表性的各大知名渡假村酒店,路氹金光大道、澳門威尼斯人、澳門新濠影匯、澳門銀河娛樂城、澳門巴黎人等等都位在此區。遊客可以合法博彩娛樂、四處觀光、盡情購物,在這座小城市裏,處處喜氣洋洋。
澳門雖然只是一座小城,卻是世界聞名的旅遊和博彩之都,是屬於富裕的國際都市,澳門的博彩業已超越美國拉斯維加斯成為全球第一,人均生產總值(GDP)134.000美元,排名全球第二;而在這麼一個彈丸之地,每年的旅客數量高達3,400百萬人次,也是世界數一數二。難怪習近平總書記高度讚揚澳門的發展成就,親口宣布澳門是國家的「掌上明珠」。
香港人喜歡外出旅遊,這個假期也不例外,有人擔心消費在不斷輸出,可這種現象向來都存在。還好今年訪港旅客也明顯增多,從這個聖誕假期來看,雖然傳統地區較為冷清,但遊客區倒也人流不斷,飲食、零售生意有所增加,據統計約有一成升幅。經歷幾年國際複雜的政經環境和新冠疫情影響,香港經濟佔比最大的金融業和地產業,受到一定程度衝擊,這個「東方之珠」的光芒有所退色。加上旅客消費模式改變,香港很難重回昔日最輝煌的日子,經濟復蘇需要一段較長時間,不過港人適應能力強,懂得靈活變通,最終會找到適合自己發展的經濟模式。
香港與澳門可以說是兄弟城市,香港人口大約是澳門的10倍,自然可稱為大哥,而向來澳門施政也是跟著香港的步伐走,例如樓市政策,香港「加辣」,澳門就跟著加,相反減辣亦然;出入境遊客政策,中央宣布香港「一簽多行」,澳門也接著跟隨,還有衆多類似例子等等。港澳一家親,兩個都是中國實施「一國兩制」的示範城市,澳門今天取得的成就,源於其蓬勃的博彩行業,你可以稱之產業單一,但是以賭博業賺到的稅收,足以令澳門揚威國際,也可以養活全澳居民,富裕的澳門政府每年能夠向居民豪派金錢,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
重視生金蛋行業 澳門值得借鏡
擁有如此驕人成就,澳門政府沒有自滿,同樣也要開拓其他產業,觀光旅遊、會議展覽、特色產品等,甚至要打造金融市場、科技產業等等。澳門政府從來不放棄傳統的博彩行業,更要利用實力厚雄、跨國龐大的博彩集團公司,投資數以千億元的資金去發展其他產業,幫助澳門經濟多元化發展。筆者欣賞澳門政府和居民的生活態度,他們沒有因爲賭博業可以讓不少人一夜傾家蕩產,身敗名裂,甚至搞到許多家庭妻離子散,而强烈反對賭博業的存在,從而影響澳門政府施政。澳門人懂得衡量得失,為整體大局著想,一個地方一座城市的成功,離不開執政者的英明領導和全體市民的通情達理。
博彩業每年成功為澳門政府賺取豐厚利潤,其龐大的產業鏈,創造了大量的商機和就業機會,使澳門人能夠豐衣足食、安居樂業。這不禁使筆者想到香港的地產行業,地產業同樣是香港傳統行業,更是香港經濟支柱,長期為港府貢獻巨額稅收。然而十幾年來港府施政長期壓抑房地產發展,加上近年樓市不景氣,致使港府地產稅收銳減,去年更是從每年逾千億元賣地收入,急降至83億元,出現千億元的嚴重赤字,而且赤字已是連續幾年,有違《基本法》107條規定「量入為出」的穩健理財方針。
結果今天的香港,需要瘋狂發債度日,政府預算在前後幾年,每年發債1,200億至1,300億元,估計在5至6年間發債高達6,000億至8,000億元,長此下去,香港豈不是變成負債累累。因此筆者認為,香港仍然需要重視房地產業發展,這是香港會生金蛋的行業,新樓巿場的主要買家,有逾3成的登記是普通話譯音,即是內地相關的人士在香港買房;而本地人主要是樓换樓,有能力者買私家樓,能力不足者有資助房屋,以及申請公屋,香港有足夠福利支援基層,社會其實算是很公平。
坦白說,不是有很多城市能有魅力吸引外地資金買樓,這一點讓許多人既羨慕又忌妒,香港應該好好珍惜。假如恢復以往千億賣地收入,加上地產發展帶來相關產業鏈的各項稅收,估計每年可為港府帶來逾3,000億元收入。由此看來,澳門能夠大力發展博彩業,香港應該重視地產業,這樣相信更符合香港目前的經濟狀況,更加可以照顧到整體香港人的利益。
【財經專欄】蔡志忠|亞洲地產創辦人、香港專業地產顧問商會榮譽會長
從事地產行業近38年,擁有豐富的工商舖投資經驗。集團旗下企業包括財務、飲食、百貨商店、超市、迷你倉、共享工作間等等,業務多元化發展。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香港01的任何立場,香港01亦無法核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另外,以上純屬個人研究分享,並不代表任何第三方機構立場,亦非任何投資建議或勸誘。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