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聯:四大核心區吉舖急增154個 街舖空置率11.7%創3年半新高

撰文:李明珠 黃祐樺
出版:更新:

美聯工商舖今日(25日)發表《2024年第三季街舖空置分布調查報告》 指出,四大核心區(銅鑼灣、尖沙咀、旺角、中環)合共錄得874間吉舖,較半年前的數字激增154間,而空置率則為11.7%,創三年半以來的新高。民生區方面,元朗區及上水區的街舖空置率持續上升,最新數字分別為10.2%及9.1%。

旺角吉舖急增72個

美聯旺舖首席營業董事江靜明指出,由於餐飲、服裝、建材及食品等行業的商戶都在近半年收縮其業務,令街舖空置惡化。截至今年第三季為止,四核心區街舖空置率為11.7%,創三年半以來新高,而吉舖數目則錄得874間,較第一季激增154間。

尖沙咀空置率15.4% 急升3個百分點

細分四大核心區,尖沙咀空置率最高,達15.4%,較首季增加3個百分點,涉及230個吉舖;而最多吉舖數量為旺角,涉及309個吉舖,較首季增加72個吉舖,上升2.1個百分點。

↓↓各區主要街道舖位空置率↓↓

民生區方面,今年第三季元朗區及上水區的空置率分別為10.2%及9.1%,較今年第一季增加3.1個及0.6個百分點。

他指出,是次統計涵蓋241條街道共10,907間街舖(四核心區佔7,455間;元朗佔2,607間;上水佔845間),數據可反映出本港現時在「北店南下」及政府推出經濟刺激措施下的最新舖市表現。

核心區餐飲商戶較第一季減少56間、中餐館結業情況最嚴重

內地餐飲品牌紛紛來港插旗,出現「北店南下」的現象,導致不少品牌因不敵競爭而被淘汰。四核心區餐飲商戶數目在今年第三季錄2,001間,較第一季減少56間。當中,非中式餐館的結業情況最為嚴重,由609間跌至557間,減少52間;而中式餐館及飲品外賣店各減少了9間。

按區域劃分,四核心區中只有中環的餐廳數量有所增加,其餘三個核心地區均出現減少。其中,發幅最大的為旺角區,餐飲數量減少27間,降至704間;其次是尖沙咀區和銅鑼灣區,分別減少19間和11間。

本港人口結構及消費習慣轉變 民生消費行業續萎縮

江靜明又指,本地人口結構轉變以及市民北上消費熱潮未減,令本地民生消費行業維持疲弱,商戶開業取態趨向審慎。在四核心區,今年第三季水電/五金/建材及食品行業的商戶數目分別為708間及353間,較第一季分別減少20間及12間,為跌幅較大的民生消費行業。在民生區,元朗及上水的食品商戶數目在半年內亦分別下跌14間及8間。

而且,市民消費行為的改變令近半年與消閒相關的行業缺乏擴充意欲。今年第三季四核心區的寵物及水族相關租戶數目較第一季減少7間。在元朗區,與美容及寵物相關租戶數目在近半年減少10間。其中,理髮及美容相關的店舖數目在半年間分別減少5間及4間。

服裝舖較首季減少28間、化妝品反升

網購盛行令整體本港零售消費市道未見明朗,加上在消費降級的背景主導下,零售商戶放慢業務擴充,令商戶數目有所下跌。截至今年第三季為止,衣服/鞋履/皮具行業在四核心區的商舖總數都有所萎縮,合共錄得655間,較2024年首季減少28間。由於貴價服裝品牌因消費降級而退出市場,而廉價品牌則因網購盛行而轉戰網上銷售渠道,並選擇關閉實體店舖以節省租金。

不過,化妝品/個人護理行業在四核心區的商舖總數合共錄得117間,較2024年首季增加4間,相信是由於化妝品/個人護理產品屬於快速消費品類別,售價偏向大眾化,故仍吸引一定的客源。

非核心區短租商戶增 夾公仔店及散貨場逆市增加

在大部分行業都減少下,夾公仔店及散貨場的短租商戶卻於逆市增加。2024年第三季,元朗區的夾公仔店由去年同期的11間增加至15間,而上水區則由去年同期的無夾公仔店增至4間,兩區均按年增加4間。

另外,散貨場亦於元朗區擴充。2024年第三季,元朗區的散貨場有28間,半年內增加了8間,按年則增加10間。

空置率繼續在高位徘徊、舖租下跌5至10%

美聯工商舖行政總裁盧展豪指,因本港人口結構及市民消費習慣改變,預料主打本地消費的民生類行業將繼續受壓,假如行業未能作有效轉型以適應市場變化,預料行業將繼續面臨來自內地的競爭。展望未來半年,本港街舖的空置率仍然面臨挑戰,預計將繼續在高位徘徊。

舖租方面,盧預料核心區舖租將會下跌約一成,而民生區內舖租跌幅會較溫和,但全年仍會跌約5至10%。

美聯工商舖行政總裁盧展豪(左)

盧展豪:呼籲政府加強盛事活動、商戶保持獨特性

盧展豪呼籲,若要振興本港舖市,亦需要得到各方面支援。隨著部分港人多次前往深圳商場購物,新鮮感減退,預期部分市民會回港消費。他認為本港政府可加強盛事活動,參考啟德體育園的盛事活動營運模式,並擴展至全港。

另外,政府亦可乘勢而上打造大熊貓經濟圈,與海洋公園及社會各界舉辦多元化的「大熊貓經濟圈」活動,以吸引不同年齡界別的消費者。

其次,政府亦可爭取進一步將內地旅客離境免稅額調高、加碼過夜旅客優惠及增加更多商場供應。同時面臨各地競爭時,本港商戶應維持自身獨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