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食素食】廚神與雜貨店老闆推茹素 「咄咄逼人只會更反感」
一旦被人知道吃素,很多人往往都覺得你一定「去得好盡」。食素彷彿永遠與「激進」、「動保」、「佛教」等互相連結,但其實踏出素食這步,不一定要是一跨跨到底,亦可以是一小步一小步,聚沙成塔。
《香港01》記者訪問了兩位素食界人士,分別是素食廚神Christine和香港首間Vegan雜貨店的老闆Wilson,問問他們對食素的意見。他們兩者都不是100%的「純粹Vegan」,對於Vegan與蛋奶素,他們關注的並非只有蛋奶素是否與Vegan比起來不夠「純粹」,而是一些實實在在的問題,推廣素食,讓人更容易接受素食,而非咄咄逼人地令人對素食更反感。
素食者,並不會「吃人」。
有「素食廚神」之稱的Christine經營了一個教煮素食料理的Facebook專頁「素食媽媽Christine」,茹素廿年的她對素食菜式有不少心得,亦有與社會企業Green Monday合作,在香港推廣素食。
Q:向新認識的朋友表示自己茹素後,曾遭遇過一些「激烈」的反應嗎?
一定有,例如說「你以前曾做錯過什麼事,弄得要去吃素」,「睇下你守唔守到寡」這些說話有不少(素食者)也聽過,但也當然不要被他們睇小。
Q:你是Vegan嗎?
其實我一直是蛋奶素,基本上我不會特地去買奶來飲,亦不是常常用蛋做菜,但有時會在外面吃吃蛋糕,所以我不是Vegan。
我覺得不是要殺死雞仔才有雞蛋,反而是雞媽媽辛苦孕育出來,而且我不會買授精蛋或新鮮農場蛋,始終有可能會孵出雞仔。
例如Green Monday創辦人David也有說過,希望走一條助人去食素的路,如果連蛋也戒掉,會令人卻步,更加難以加入食素,令起步點有問題。
當然,問心我亦希望自己盡可能做到Vegan,但問題是我們更希望宣揚Green Monday,一星期食素一天的概念,太清淡會令實行難度增加,當然有肉類成分的我們不會碰,但我們不排除蛋成分的食物。Vegan的人相對小撮,跟我們現在做的事(宣揚食素)似乎背道而馳。
Vegan和純素在華文圈有明確的定義,Vegan是指在不吃不用含有動物性成分的產品,例如雞蛋、牛奶、真皮等。而純素是指除了蛋奶之外,連五辛(蒜蔥等)亦不吃者。
Wilson是香港首間Vegan雜貨店「一素店」的老闆,他對於香港素食者的困境有很深的感受,因為佩服將素食意念實行到底的Vegan,而開設了這間提供無蛋奶成分的雜貨店。
Q:你是Vegan嗎?
我是99% Vegan,剩下的1%就是在無可避免的情況下進食蛋奶素,而這1%是需要極大的意志和決心才能克服,很慚愧我仍未成功。始終在香港當一個Vegan有一定困難,但蛋奶的食品在知道的情況下我會避開。
Q:那為何開設一間Vegan雜貨店?
要做一個Vegan,定義相當嚴格,但現實歸現實,有的地方是難以避免,好比你用的手袋,穿的鞋,甚至你的車,亦有可能是真皮。我相當欣賞Vegan,他們為了動物可以做得很嚴格,吃飯或購物時亦會慢慢挑選,這種對自己的嚴格或會造成他們自己的困擾,希望開一家店,可以造就他們的堅持和方便他們。
Q:環境是難以Go Vegan的原因嗎?
在香港,即使是傳統的齋菜舖,或者素肉亦可能有蛋的成分,但未必明確列出在餐牌上。香港的飲食文化涉很多蛋奶的成分,例如我肚餓,整區也找不到一間素食店,走進茶餐廳吃個豆腐飯,若是叫咖啡已經有奶的成分,又或者一些西餐廳有Green Menu,但當中還是有蛋。
若你跟一些不太熟悉素食的「行外人」說,蛋不是素食,便很容易令他們感到混淆。我亦不太介意這些有蛋成分的Green Menu,始終餐廳亦是在學習中,素食並不是流行了很久,慢慢轉變其實是一件好事,若一下子定到「最高規格」,反而會嚇怕別人。
但我亦不鼓勵吃蛋奶,本身(製造蛋和奶)的工業是殘忍的,但一些不能避免的情況亦是無可厚非。食肉和食素只是兩種不同的習慣,不可以因為覺得食素是好便強加於他人身上⋯⋯其實有點像宗教信仰。我不會主動跟他人說「我是食素的」,但若有人將肉放到我的碗裏,我便要明說了,然後他們可能就會產生興趣問我為什麼吃素,從而打開話題。我亦希望令更多人食素,不要令他們覺得吃素很極端,很不理性。
你想看更多精彩的深度文章嗎?請購買今期《香港01》周報,或點擊此處:成為我們的訂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