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爭2周年|中企「中槍」 中國被迫捲入漩渦
俄烏戰爭已經打了兩整年。目前的形勢是:大反攻後的烏克蘭節節敗退;美歐對俄展開「毀滅性制裁」;中國啟動第二輪穿梭外交;美歐對相關中企進行制裁。
目前這場戰爭已經打了兩整年,可以說是有太多意料之外。首先是美國絕沒有想到,在美歐50餘國的強力軍援之下,烏軍的大反攻竟然是以失敗收場。更沒有想到的是,經過兩年的戰爭消耗和嚴厲的制裁,俄羅斯非但沒能被削弱,反而是愈戰愈勇,經濟上還取得了發展。當然,也絕沒有想到,50餘國家竟然支付不起與一個國家戰爭的武器彈藥消耗。
其次就是俄羅斯也可能沒想到。原本是一場實力碾壓速戰速決的戰爭,卻硬是打成了持久戰。沒想到,美國北約的戰爭介入度會這麼深。美國不僅糾集了50多個國家向烏提供軍援,還直接向烏軍提供戰場訊息指揮,並以顧問和僱傭國的名義間接派兵參戰。更沒有想到俄軍的傷亡會如此之大,俄軍的主力戰船戰機裝甲裝備的損失會如此之多。
從目前的形勢來看,烏克蘭戰場上就是一個無底洞,美國北約添再多也無濟於事。正因為如此,美國目前也只能是寄希望於長期且繼續加大制裁能夠拖垮俄羅斯了,所以也才有了新近推出的號稱是毀滅性的制裁措施。
目前對俄有利的是,戰場上的主動權已經牢牢掌握,這一次大反攻的失敗嚴重打擊了烏軍士氣。烏克蘭士兵已愈來愈失去了戰鬥的勇氣。澤連斯基四處裝可憐「化緣」的目的就是在想盡辦法把北約國家拖進戰場之中。而美國北約國家近來停滯提供武器彈藥,顯然是已經意識到了這一點。雖然停止的提供武器彈藥,可對俄的制裁則是加強了,這至少可以讓烏克蘭人意識到對俄的敵意,也可以給烏克蘭人製造一些俄會崩潰的勝利幻想,這樣就不會迅速失去戰爭意志而投降。
也就是在這種大背景之下,美歐同時向中企發出了制裁令,等於讓中國捲入漩渦之中。也就在同時,中國則宣布將啟動穿梭外交以促和止戰。中國歐亞事務特別代表將訪問俄烏以及歐洲的重要國家。
美國在推出對俄毀滅性制裁的同時,也一併制裁了中企,表面上看是欲阻止中俄正常貿易,逼中國站隊美國,以增加對俄的削弱效果。而實際上卻有可能是意在把中國拖入烏克蘭戰局之中。
在美國宣布對中企的制裁之後,歐盟也在對俄制裁的同時制裁了中企,這是美國最想要的場面。表面上看,這一是對中國表達不滿情緒,二是意有阻止中俄合作,甚至是有逼迫中國站隊美國北約的意圖,這樣才有利於美國戰略削弱俄羅斯。
其實,戰爭已經打了兩年了,中國的立場始終沒有變。用王毅外長的最新表態就是:「中國不是烏克蘭危機的製造者,也不是當事方。但我們沒有隔岸觀火,更沒有藉機牟利。各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應該得到尊重,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應該得到遵守,各國的合理安全關切應該得到重視,一切有利於和平解決危機的努力應該得到支持」。
王毅的這段話字數不多,但能包含的意義也都在其中了。首先,美國北約才是危機的製造者。儘管俄應當遵守聯合國憲章,儘管烏的主權應當得到尊重,可在烏積極配合北約東擴嚴重威脅俄國家安全的情況之下,特別軍事行動就有了某種正當性和必要性,換了中國也會打。
其次,也正因為俄有一定的正當性,所以停戰的關鍵就是美國明確保證停止烏克蘭加入北約進程,而烏克蘭也要做出不加入北約的保證。否則,在嚴重威脅俄安全的情況之下,俄是不可能停止戰爭,或者說俄只能以戰爭手段維護國家安全。這就中國與俄保持正當合作關係的重要原因之一,或者說中俄關系不受影響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三,中俄合作的增強,並非因為是中國藉機牟利,也並非是給俄以「致命性支持」。正因為俄受到了代理人戰爭的消耗,以及美歐違反聯合國憲章和世貿規則的制裁,使俄羅斯沒得選,中國自然而然成為了俄最佳的合作夥伴。互利合作或合作共贏是中國一貫的原則,中俄互補性極強的情況之下,加強合作是不二的選擇,中國不會因為美國的利益而損失自己的利益和放棄正常的合作。這是一個合理的選擇。
其四,中國不是當事方,但中國也並非是完全的旁觀者。這場戰爭是戰後歐洲最大的安全危機,也是二戰後最危險或最容易引爆大戰的戰爭。中國要做動盪局勢的穩定力量,就不能不有所作為,也正因為如此,中國將啟動第二輪烏克蘭危機穿梭外交行動,勸和促談是中國的宗旨。以上四點則是表明了中國的立場。
雖然美國可以不理會中國的穿梭外交,可中國表明的立場原則,中國目前在這場戰爭中佔據的地位,迫使歐洲相關國家不得不多考慮考慮利弊得失,至少會擾亂美國北約的思維和增加北約內部的分歧。
這就完全不符合美國利益了,自然也會增加美國對華的敵意,因為美國拱火戰爭的目的是削弱俄的同時加強對歐洲的控制。目前這兩點目標都沒有實現的情況之下,反而受到戰略牽制。
重要的是,不僅受烏克蘭戰爭的牽制,還要受到中東戰爭亂局的牽制。在大國競爭最關鍵的當口,這麼多節外生枝,對美國自然是相當不利了。
美國原本是想拉歐盟北約與中國對抗的或打壓中國的,可歐盟不願意。要想把歐盟拉下水與中國對抗,就必須製造中歐之間的矛盾。顯然,中俄合作並不符合歐洲利益。制裁中企,必然影響到中歐關係。中俄合作不停止,對華相關企業的制裁就會不斷的增加,中歐矛盾就一定會增加。歐盟與美國的合作就越緊密。逐漸的,就會形成美歐聯盟針對中國。
這與美國推動的「去風險」戰略又是一致的。「去風險」會逐漸演變成「去中國化」,最終就是「脱鈎」。而一旦形成「脱鈎」的局面,自然就是陣營對抗。其實,俄烏戰爭打到現在這個樣子,中國恐怕不想介入也不得不介入了。
現在的問題是,戰爭打的愈持久,俄愈需要中國這個合作夥伴。而隨着中俄合作的深化,以及貿易額的增長,美歐對中國會愈加不滿。關係也會不斷緊張加劇,美國打壓中國的力度會增強。而換中國角度也是一樣,從純戰略角逐的角度出發,通過俄來消耗牽制美國,是最有效的戰略。就算中國無意,隨着中俄合作的加深,隨着美俄代理人戰爭的持續,中國與美國北約的敵意也會漸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