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塔赫有可能一統加沙與約旦河西岸嗎?
雙重政黨體制最大的問題在於,它無法有效進行國家整合,甚至可能帶來國家分裂的後果。
雙重政黨體制藴含着國家分裂的風險,巴基斯坦的教訓可謂深刻至極。這種雙重政黨體制也是巴勒斯坦走向統一的障礙。巴勒斯坦雙重政黨體制未來走向有三種可能情況。
以哈衝突牽動世界神經。雖然雙方暫時停火併開啟人質交易,但以色列秉持強硬立場,誓言要將哈馬斯徹底剷除,因此暴力衝突在短期內不會終結。如果哈馬斯被以色列消滅,「後哈馬斯時代」的加沙地帶將如何重建治理架構,就會成為繞不開的現實問題。是由以色列「臨時代管」?還是交給巴勒斯坦民族解放運動(法塔赫)?抑或是雙方都沒有能力管理而讓其重回自治狀態?
從理論層面來看,以色列有很強的意願監管加沙,以色列總統赫爾佐格曾對媒體說,以色列不能讓加沙出現權力真空,日後必須在加沙地帶維持強大軍力,防止哈馬斯重掌加沙。但從現實層面來看,以色列對加沙實行「臨時代管」可能性不大,因為既缺乏合法性,也不為美國所支持。美國曾明確反對以色列佔領加沙,並主張由獲得國際社會普遍承認的法塔赫來管理。
美國總統拜登去年11月18日在《華盛頓郵報》發表署名文章指出:「加沙和約旦河西岸應該在一個單一治理結構下重新統一,最終由一個重新煥發活力的巴勒斯坦權力機構(管理)。」因此問題的關鍵就轉化為,未來法塔赫有能力克服巴勒斯坦國內目前存在的雙重政黨體制,統一管理加沙地帶與約旦河西岸嗎?
以1971年前的巴基斯坦為鑑
國際社會的普遍共識是,「兩國方案」是確保以色列和巴勒斯坦長期安全的唯一途徑。
兩國方案即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各自獨立建國,和平共存。由於以色列已經獨立建國並獲得國際承認,因此「兩國方案」能否實現的關鍵,就是能否建立起統一獨立的巴勒斯坦國。
目前建立統一獨立的巴勒斯坦國存在兩大困境,其一是從外部來看,巴勒斯坦與以色列存在諸多領土爭端;其二是從內部來看,巴勒斯坦國土主要由約旦河西岸與加沙地帶兩大塊領土組成,兩者並不接壤,而且由不同的政治組織(政黨)控制:約旦河西岸由法塔赫管理,加沙地帶則由哈馬斯管理。這種政治體制在政治學中通常被稱為「雙重政黨體制」(double party system),即一個國家由兩個政黨分別獨立控制兩大地區的政黨體制。
從比較視野來看,與巴勒斯坦這種雙重政黨體制最接近的案例,是1971年之前的巴基斯坦。當時巴基斯坦的領土分為兩大塊:東巴基斯坦(今孟加拉)和西巴基斯坦(今巴基斯坦)。
在1970年巴基斯坦的首次全民大選中,阿瓦米聯盟(人民聯盟)獲得東巴基斯坦(即後來的孟加拉國)162個席位的160個;布拖領導的第二大黨(巴基斯坦人民黨)所獲得的81席則全部來自西巴基斯坦,在東巴基斯坦沒有指派任何候選人。也就是說,當時的巴斯斯坦沒有全國性政黨,而是由兩大政黨分別控制兩大地區,彼此涇渭分明。
雙重政黨體制最大的問題在於,它無法有效進行國家整合,甚至可能帶來國家分裂的後果。實行雙重政黨體制的巴基斯坦,最終分裂成孟加拉與巴基斯坦。這一教訓或許可成為今日巴勒斯坦的前車之鑑。
巴勒斯坦雙重政黨體制的形成
1947年11月29日,聯合國大會投票將巴勒斯坦分治為一個阿拉伯國家和一個猶太國家。雖然以色列領導人接受了分治決議,但巴勒斯坦領導人拒絕承認分治計劃,並否認以色列的存在,隨後聯合其他阿拉伯國家發動第一次中東戰爭。戰爭結束後,以色列佔有的領土增加21%,東耶路撒冷、約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帶則分別被約旦和埃及佔領。1949年3月11日,聯合國承認以色列為聯合國成員,以色列獲得國際合法性。
1959年,以阿拉法特(Yasser Arafat)為首的巴勒斯坦民族主義者創立了法塔赫。初期曾對以色列持有激進的反對態度,堅持通過以武裝鬥爭的方式,實現巴勒斯坦的民族解放,並建立起獨立的巴勒斯坦國。1964年,以法塔赫為首、包含八個次級組織在內的巴勒斯坦解放組織(以下簡稱「巴解組織」)成立,並逐漸成為國際社會承認的「巴勒斯坦唯一合法代表」。巴解組織曾長期領導巴勒斯坦人民開展民族解放運動,並在武裝鬥爭過程中獲得管理巴勒斯坦的合法性。
1973年10月16日,第四次中東戰爭爆發,極大地削弱了巴解組織的實力,加之國際局勢發生有利於以色列的逆轉,法塔赫的戰略目標逐漸從激進轉向實用,不僅首次承認以色列作為一個國家的存在,還在美國的斡旋下,與以色列簽署了《奧斯陸協議》及《西岸和加沙地帶過渡協議》,在「兩國方案」框架下,組建起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對加沙地帶和約旦河西岸實行有限管理。通過武裝鬥爭與和平談判,巴解組織獲得管理巴勒斯坦的合法性。
然而,法塔赫與以色列的合作引發了地區民眾,尤其是政治伊斯蘭勢力的強烈不滿,他們聲稱巴解組織已然通敵,併成為西方國家的代理人,不能維護巴勒斯坦人民的利益,並意圖取而代之,其中以哈馬斯(伊斯蘭抵抗運動)最為典型。
1987年,阿克薩起義,即第一次巴勒斯坦大起義爆發,哈馬斯在這次起義中趁勢崛起,作為埃及穆斯林兄弟會在巴勒斯坦的分支,哈馬斯從宗教慈善組織逐漸轉變為暴力組織。起初,哈馬斯與巴解之間並非勢同水火,甚至多次有傳言稱,哈馬斯將加入巴解。儘管這些傳言均被哈馬斯否認,但卻說明雙方的關係並非天然對立。但哈馬斯和巴解之間的天然差異,導致兩方始終無法達成政治共識,實現有效合作。雙方關係最終破裂。
↓一片看懂:前身是慈善機構 加沙統治者哈馬斯如何崛起?↓
哈馬斯與法塔赫南轅北轍
在理念、目標和手段上,哈馬斯都與法塔赫存在天壤之別。
首先,在政治理念上,哈馬斯以伊斯蘭主義為核心理念,試圖建立政教合一的伊斯蘭國;法塔赫則始終以世俗民族主義為底色,將世俗、民主和文化多元的國家奉為理想模式。其次,在政治目標上,哈馬斯始終將建立從地中海西岸到約旦河西岸的巴勒斯坦奉為圭臬,對1967年領土邊界的認可也只是出於戰略考量。
法塔赫卻選擇在「兩國方案」的框架下,掌控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並與以色列實現安全合作。最後,在對以策略上,哈馬斯從未放棄使用武裝手段對抗以色列的佔領行為,反對巴以和平進程;法塔赫卻從最初的武裝抗爭轉變為政治談判,基本放棄了武裝手段,並在一定程度上協助以色列壓制暴力和恐怖主義組織。
2006年立法委員會選舉後,哈馬斯贏得全部132席中的76席,取代巴解成為執政黨,獲得國內合法性,但哈馬斯政權的國際合法性卻始終遭到以色列和國際社會的否認。2007年6月,哈馬斯發動軍事政變,將法塔赫驅逐出加沙地帶,成為加沙的實際管理者,巴勒斯坦遂形成哈馬斯掌管加沙地帶和巴解掌管約旦河西岸的分治局面,「雙重政黨體制」由此在巴勒斯坦形成。
雙重政黨體制的未來
如前所述,雙重政黨體制藴含着國家分裂的風險,巴基斯坦的教訓可謂深刻至極。
這種雙重政黨體制也是巴勒斯坦走向統一的障礙。巴勒斯坦雙重政黨體制未來走向如何呢?筆者認為有三種情況:
第一種情況是,如果以色列迫於內外壓力選擇停火,由於哈馬斯在加沙地帶根深蒂固的地位,法塔赫難以進入加沙地帶,法塔赫和哈馬斯將繼續維持雙重政黨體制,巴勒斯坦也將繼續處於分治局面。此番衝突爆發以來,伊朗、伊拉克、敘利亞等國和黎巴嫩真主黨、也門胡塞武裝等組織公開支持哈馬斯,沙特、埃及、約旦等國更是極力呼籲雙方停火,從國際層面給予以色列很大的停火壓力。
與此同時,儘管內坦亞胡誓言消滅哈馬斯,但哈馬斯的勢力已如網羅般遍及加沙地帶,很難在短時間內徹底拔除,長期的戰爭勢必消耗以色列大量資源,且今年圍繞司法改革形成的抗議浪潮,已經嚴重撕裂以色列國內社會,內坦亞胡政府的政治合法性本就岌岌可危。因此,不排除以色列迫於外部壓力停火,哈馬斯停止恐怖主義襲擊,哈以雙方維持現狀的可能。
第二種情況是,法塔赫完全控制巴勒斯坦的全部領土,即約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帶。新一輪巴以衝突爆發以來,內坦亞胡再度對加沙地帶實行封鎖和襲擊,大量平民死亡,燃料、食物、醫療等資源嚴重緊縮,加沙地帶陷入嚴重人道主義災難。但內坦亞胡仍表示,將頂住國際社會要求放緩或停火的壓力,繼續推進軍事攻勢,直至徹底消除哈馬斯,甚至不惜在「必要時堅定與世界對抗」。
伴隨着以色列對巴勒斯坦的策略從定點清除、有限進攻轉變為大規模、全方位進攻,哈馬斯力量勢必遭受重創。與此同時,美國延續堅定支持以色列開展的軍事行動,並承諾提供數億美元的武器和援助,同時將「兩國方案」視為此次衝突的出路,主張由法塔赫管理兩個地區。因此,在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勢力幫助下,以色列極可能給予哈馬斯沉重打擊。法塔赫也將收回對加沙地帶的管理權,重新成為巴勒斯坦唯一的政治代表。
巴勒斯坦總統,同時也是法塔赫主席的阿巴斯(Mahmoud Abbas)曾表示,法塔赫有權利也有意願管理加沙地帶。阿巴斯說,巴勒斯坦權力機構可以在治理加沙地帶方面發揮作用,在獨立的巴勒斯坦國建立時,巴勒斯坦權力機構可成為廣泛的政治解決方案的組成部分。路透社引述他稱:
加沙地帶是巴勒斯坦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們將在涵蓋約旦河西岸、東耶路撒冷與加沙在內的全面政治解決方案架構下,承擔起所有責任。
第三種是情況是,法塔赫無法有效控制加沙地帶,轉入地下的哈馬斯重新崛起並再次掌控加沙地帶,或新的宗教極端勢力崛起並掌握加沙地帶,此時的雙重政黨體制也將維持。哈馬斯由於長期發展非對稱性軍事能力,開展城市遊擊戰,且已經高度滲透加沙地帶,因此短時間內很難徹底清除。即使法塔赫能重掌加沙,哈馬斯也會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以地下組織的形式繼續開展暴力活動。
法塔赫已經脱離加沙地帶長達16年,不僅缺乏管理地區所需的民意合法性,也欠缺對地區現狀的充分了解和必要的管理技術。此番哈以衝突給加沙地帶造成毀滅性打擊,整個地區百廢待興,若法塔赫無法通過有效的管理建立起政績合法性,不排除哈馬斯捲土重來,像2007年那樣將法塔赫趕出加沙地帶的可能。也有學者分析指出,如果哈馬斯被徹底消滅,可能會出現更極端的宗教性政治組織填補留下的空白,這值得有關各方高度警惕和思考。
作者:張建偉是中南民族大學政治學與行政學系副教授,張婧是中國海洋大學國際事務與公共管理學院碩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