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積極評價王毅沙利文「曼谷會」分析:中美關係2024年相對緩和
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同美國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Jake Sullivan)1月26日至27日在泰國曼谷舉行兩天會晤。從事後中美雙方公布的消息看,這輪會晤氣氛不錯,為2024年中美高層繼續保持溝通創造條件。
中方通報稱,王毅與沙利文進行「坦誠、實質性、富有成果的戰略溝通」。白宮方面也表示,雙方就全球和區域議題舉行「坦率、實質且具建設性的談話」。
有消息說,王毅和沙利文兩天的閉門會談共進行12個小時。白宮在會談結束後還專門召開記者會,透露中美元首將在未來幾個月通話,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也有望2024年再次訪華。
2018年中美爆發貿易戰後,雙方在政治、經濟、科技以及意識形態等領域展開全面博弈,中美關係直線下滑。尤其是2022年8月美國時任眾議院議長佩洛西(Nancy Pelosi)訪問台灣,中美關係劍拔弩張,出現全面崩盤之勢。
但中美顯然都難以承擔雙邊關係崩盤的後果。2023年後,王毅與沙利文在第三方舉行多場閉門會晤,為緊張關係降溫。2023年11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在三藩市實現會談,中美關係有所改善。
這次王毅與沙利文在曼谷會晤,雙方的表述雖有差異,但整體評價都相對積極,顯示中美關係2024年有可能出現近年來少見的緩和。
中方通報說,雙方同意兩國元首將保持經常性聯繫;推進中美各領域各層級交往,用好目前的戰略溝通渠道以及外交、兩軍、經濟、金融、商務、氣候變化等領域一系列對話磋商機制;近期啟動中美禁毒合作工作組;2024年春天舉行中美人工智能政府間對話機制首次會議;採取進一步措施,擴大兩國人文交流。雙方還討論中東、烏克蘭、朝鮮半島、南海等國際和地區問題。
美方聲明稱,雙方討論俄烏戰爭、中東、朝鮮、南海和緬甸等相關問題,也討論台海問題;雙方承諾保持戰略溝通渠道,通過元首通話等方式,在美中關鍵領域展開更多高層外交和磋商;中美元首將保持經常性聯繫;雙方認可中美在恢復軍事交流上取得的進展,並指出保持這些溝通渠道的重要性。雙方也對兩國在禁毒合作上取得的進展表示歡迎,包括即將在1月30日啟動的中美禁毒工作組;2024年春天將舉行中美人工智能(AI)政府間對話機制首次會議。
從中方角度看,台灣問題一直是中美關係的重中之重。台灣1月舉行大選,主張「台獨」的民進黨繼續執政,為兩岸以及中美關係帶來新的變數。加上美國2024年也將舉行大選,中國肯定擔心美國在台灣問題上繼續突破底線,因此只要中美高層溝通,中方必然首先關注台灣問題。
王毅在會晤中強調,中美關係的最大挑戰就是「台獨」。美方必須恪守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3個聯合公報,將不支持「台獨」承諾落實到行動上,支持中國和平統一。
支持中國和平統一是2023年11月習近平與拜登會談中提出的新要求。王毅重申這一點,顯示中方已將這要求常態化。
美方在聲明中沒有正面回應王毅在台灣問題上的訴求,只是強調維護台海和平與穩定的重要性。這也是美國在台灣問題上應付中國的一貫立場。
美國在台灣大選後隔天就派出跨黨派代表團訪問台灣,但拜登也在台灣大選後第一時間重申不支持「台獨」。美國前國家安全委員會總統特別助理和東亞事務高級主任韋德寧(Dennis Wilder)1月17日分析,拜登政府目前在烏克蘭和中東面對動盪局勢,美國不希望再出現另一場危機。美國將向台灣當選總統賴清德表明這點,提醒他不要製造新的問題。
也就是說,民進黨繼續在台灣執政雖然有利於美國繼續打「台灣牌」,但在拜登政府任期內,美國仍會避免台海局勢失控,成為美國另一個「燙手的山芋」。
對中國來說,要求美國不打「台灣牌」很不現實,只要美國不突破「台獨」底線,中美關係就有轉圜的空間,中國就能集中精力解決內部發展問題。
至於美國對中國的防範打壓以及中美在各個領域的博弈,則將一直持續下去,不會因為中美高層溝通就有大的改觀。
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Gina Raimondo)1月26日表示,美國不能允許中國利用美國的雲計算系統來訓練他們的模型,美國將採取一系列措施阻止中國利用美國技術發展人工智能。
但中美博弈不等於雙方沒有合作,也不等於雙邊關係毫無緩和餘地。這次王毅與沙利文會晤,中美雙方都給予比較積極的評價,為雙方下一步在不同領域繼續溝通創造條件。
當然,中美關係已經無法回到2018年雙方貿易戰爆發前的狀態。而且,經過這些年的不斷下滑,中美關係全面回暖的基礎已不復存在,雙邊關係甚至還隨時可能出現「黑天鵝事件」。但對脆弱的全球經濟和地區穩定來說,中美關係出現緩和,哪怕未必持久,也是一件好事。
本文獲《聯合早報》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