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棄南北敘事承認分治現實 金正恩解決朝鮮半島問題的新思路
將韓國定義為主要敵對國家,廢除祖國和平統一委員會、金剛山國際旅遊局等朝韓事務機構。連日來朝鮮對韓國的態度發生大轉變。
早在兩年前朝鮮領導人金正恩曾說朝鮮的主要敵人不是具體國家,而是戰爭。現如今朝鮮直接將韓國列為主要敵人,非常不同尋常。更為重要的是這種表達不只是口頭政治姿態,而是從勞動黨中央委員會共識上升到最高人民會議決議的全方位的實質性改變。
為什麼朝鮮對韓國的態度大變?
在筆者看來,朝鮮的姿態大變是基於現實調整外部關係框架的產物,是在放棄不可能實現的和平統一目標。
二戰之後朝鮮半島出現兩個政權主體,相當長的時間內兩國都謀求統一,這是分裂之初政治家的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促成的。但是伴隨着分治時間拉長,基於生存和發展的需要1991年兩國都加入了聯合國,自此兩國就是國際社會承認的獨立主權國家了。
儘管朝韓在各自的憲法中均表明朝鮮半島為一個統一的國家,但這僅僅是一種正確的政治敘事,而非政治現實。從根本上來說,朝韓關係的主基調應該是鄰里關係。且不說大國不希望看到朝鮮半島統一為實力強大的國家,朝韓雙方相當長時間內都不具備吃掉對方實現統一的實力。分治已經是難以改變的事實。以推進統一為目標開展工作,永遠也無法實現,除非發動戰爭。
朝鮮非常清楚朝韓將長期共存。將朝韓關係定義為「國與國」間的關係是面對現實的一種選擇。朝韓長期以來的對抗狀態,是歷史遺留問題,是雙方均將統一作為目標的產物。不再稱南北關係實際上是放下統一訴求,朝韓關係的再定義是朝鮮試圖解開朝韓對抗邏輯的一種嘗試。
朝鮮戰爭本質上就是朝韓試圖通過戰爭實現統一而失敗的嘗試。朝鮮首位領導人金日成1972年5月曾提出自主、和平、統一的祖國統一三項原則,1980年10月提出聯邦制統一構想,1993年4月提出為實現全民族大團結的十大綱領,奠定了朝鮮對韓國政策的基礎。金日成的接班人金正日2000年6月和已故前韓國總統金大中在平壤舉行了歷史性會晤,並簽署了《北南共同宣言》。
2007年10月金正日與已故前韓國總統盧武鉉在平壤舉行了朝韓首腦第二次會晤,雙方簽署了《北南關係發展與和平繁榮宣言》。金正恩雖然也同韓國前總統文在寅進行過轟動一時的會晤,並簽署一系列協議。但是伴隨着韓國的政權更迭,一切都化為了泡影。
金正恩現如今力主將南北關係調整為國與國的關係,是前所未有的重構兩國關係敘事的做法,展現了政治魄力。表面上看,是縮小了政治目標,實際上是務實選擇。重構兩國關係敘事有助於解決兩國對抗的惡性循環。
雖然韓國被列為了主要敵人,但不再稱南北關係的背後,是朝鮮不會隨時可能對韓國進行統一打擊的隱形承諾。這是朝鮮主動釋放的政治善意。
如果從統一的歷史任務中解套,從統一對方的政策目標中解套,那「冷戰」轉為和平共處就有一定機會實現。下一步朝鮮必然會採取措施讓韓國放棄統一的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