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達尼危機未解 無阻印度政商狙擊中國一帶一路?

撰文:外部來稿(國際)
出版:更新:

導讀 : 以阿達尼集團為首的印度企業在莫迪政府支持下,近年在全球各地積極的投標基建項目,成為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最大競爭者之一。就算阿達尼未能度過瓦解危機,印度仍會出現其他企業接收這些國際版圖。

今年年初,美國投資諮詢集團「興登堡調研」(The Hindenburgh Initiative Research and Reporting, HIRR)突然發布重磅研究報告表示,印度知名企業家古塔姆·阿達尼(Gautam Adani)的企業阿達尼集團(The Adani Group)涉嫌從事欺詐和股價操縱,在當時引起軒然大波。阿達尼相關企業股價此後經歷了相當長時間的下跌,旗下上市公司總市值一度蒸發超過1500億美元。此後,阿達尼集團開始削減債務,並積極引入包括卡塔爾主權基金在內的海外投資者,阿達尼集團公司的市值一度回升了400億美元左右。

在事件趨向平靜之後,全球性調查記者網絡OCCRP於今年8月發布了新的調查報告。報告指出,來自阿聯酋的Nasser Ali Shaban Ahli和來自中國台灣的Chang Chung Ling多年來交易了數億美元的阿達尼集團股票。OCCRP指出,這兩個人與阿達尼家族有長期業務往來,並擔任阿達尼集團的公司董事和股東,還與阿達尼的兄弟維諾德·阿達尼的名下公司有相當密切的關係。OCCRP的文件顯示,Chang和Ahli兩人花了數年時間通過離岸空殼公司買賣阿達尼股票,從而掩蓋了他們的痕跡,並賺取了可觀的利潤。截至2017年3月,Chang和 Ahli的離岸公司已向阿達尼公司股票投資了4.3億美元,佔其投資組合總額的100%。

與此同時,兩人還通過其投資的管理公司向維諾德·阿達尼的公司付費,從而獲得投資建議。這些指控進一步加強了對阿達尼集團內部腐敗的猜測。印度證券交易委員會隨即啟動了針對阿達尼集團的審查程序,阿達尼集團也宣佈退出印度政府已經啟動的一系列基建工程。看起來,一個龐大的集團企業陷入了巨大的麻煩且前途未卜,但回顧阿達尼集團的發展歷程可以看出,阿達尼集團所代表的印度企業已經構成了中國「一帶一路」項目持續推進的重大挑戰,不容低估。

阿達尼集團成立於1988年,最初是一家普通的商貿公司。1990年,阿達尼集團在古吉拉特邦蒙德拉地區(Mundra)建立了自身掌控的第一個海港之後,逐步往港口基建-運營和物流產業方向發展。截至2022年,阿達尼集團已經成為橫跨基建-物流-能源(新能源)等多個產業,年收入達到330億美元並擁有2萬多全球僱員的印度大型跨國企業。阿達尼集團在印度擁有分佈於東西海岸線並橫貫南北的13個優質海港。

印度政商之間一直存在着錯綜複雜的相互依賴關係。印度實業家和企業集團廣泛滲透度國家權力結構和發展戰略中。莫迪(Narendra Modi)政府整體上採取了借鑑韓國財團崛起模式而扶持大型企業的發展戰略,大力支持阿達尼等巨頭企業。

阿達尼更為「驕人」的戰績或許就是對華競爭方面。2022年7月,以阿達尼集團為首的財團贏得了北部海法港的私有化招標,並與當地物流公司Gadot一起以11.5 億美元的價格完成了對海法港的收購。

阿達尼集團在斯里蘭卡科倫坡港競標中打敗了中國。2016年8月,迫於印度壓力,斯里蘭卡修改了與中國在科倫坡港口城項目中給予中國的20公頃土地永久使用權,而改為99年租賃。2021年10月,阿達尼集團與斯里蘭卡國家港務局達成了一項戰略合作協議。阿達尼集團將與斯里蘭卡當地企業John Keells Holdings合作,投資約6.5億美元,開發和運營科倫坡港西部集裝箱碼頭35年,之後將移交給斯里蘭卡港務局。

阿達尼集團還在埃及與中國積極競爭。阿達尼集團正在就收購希臘卡瓦拉、沃羅斯和亞歷山德魯波利港口進行最後討論。印度還在探索利用雅典附近的希臘比雷埃夫斯港向歐洲出口的可能性。一旦交易完成,希臘將鞏固其作為印度通往歐洲的中央交通樞紐的地位。 概而言之,像阿達尼這類印度大型跨國企業,在當下和未來都將成為中國「一帶一路」 的關鍵競爭者,而其形成的衝擊力在當下和未來都將持續並有所加強。

首先,印度企業有望在全球層面上得到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的大力支持。對於美國而言,中國是西方國家的頭號威脅的認知定位十分頑固和堅定,竭力打壓並遏制中國的發展勢頭已經成為美國堅定的戰略訴求,無論是歐盟的對華「去風險」還是日韓和東南亞國家的一系列戰略動向都表明,美國及其盟友都將不遺餘力地將這一戰略訴求具體化。

莫迪今年6月訪美,獲美國總統拜登高規格接待,並送出多份大禮。REUTERS/Elizabeth Frantz

作為存在對華激烈地緣對抗和競爭的國家,印度是美國在印太區域推行遏華戰略的理想代理人。今年伊始,美國和歐盟與印度簽訂了一系列的經貿-科技合作協定與備忘錄,全面加強了對印經貿-科技關係。美國在飛機發動機技術等關鍵領域對印度首開綠燈。可以預見的是,未來在諸如能源轉型等關鍵領域,印度將會得到西方一系列的技術轉讓和扶持,增強其對於中國的技術競爭地位和競爭力,對中國形成擠出效應。

並且,西方在具體的投資商談過程中,對印度企業形成了強大的助力效應。根據媒體報道,在競爭以色列海法港的過程中,美國政界從各個層面向以色列當局施加壓力,最終成功確保阿塔尼集團中標,而中資企業則黯然出局。此外,為順利推進尼泊爾自印度進口孟加拉電力的計劃,美國MCC公司(美政府下轄獨立機構千年挑戰公司-Millennium Challenge Corporation,MCC)在尼泊爾設立名為MCA-尼泊爾(MCA-Nepal)的機構。目前該機構已啟動土地收購及承包商、輸電線路顧問僱用程序。知情人士透露,共有六家公司參與承包商競標,而這些公司均來自印度。這種由西方國家牽頭但由印度方面具體負責實行的基建推進模式未來有望進一步擴大化。

其次,就「一帶一路」沿線的諸多國家而言,因為地緣政治等因素,均存在着明顯的對華提防心理,因而也樂意引入印度的力量來對沖對華經貿依賴的風險。今年5月,印度阿達尼集團下屬的阿達尼港口和經濟特區有限公司(APSEZ)首席執行官卡蘭·阿達尼(Karan Adani)在越南首都河內與越南總理范明正舉行會議,討論在越投資事宜。在會後會發布的聲明中,越南政府表示願為包括阿達尼集團在內的印企在越投資創造有利條件,並希望能阿達尼集團能率先投資越中部城市峴港市的蓮沼港(Lien Chieu Port)。

印度知名企業家古塔姆·阿達尼(Gautam Adani)的企業阿達尼集團(The Adani Group)涉嫌從事欺詐和股價操縱。(資料圖片)

另據聲明,阿達尼集團已決定長期投資越海港、物流、能源、技術領域,未來總投資額或高達100億美元。今年6月,印財政部下屬機構經濟事務部(DEA)在菲律賓首都馬尼拉同菲財政部簽署金融科技合作諒解備忘錄,雙方擬成立聯合工作組以促進金融科技領域合作。聯合工作組設聯合主席職位,由兩國財政部副部級人員共同擔任,小組成員包括兩國外交部、訊息技術部、央行、金融監管機構和其他相關機構的高級代表。該小組旨在為印菲創新技術、金融科技、數字治理等領域制定具體合作措施。

印駐菲大使庫馬蘭(Shambhu S.Kumaran)表示,簽署備忘錄符合2022年莫迪「將金融合作作為發展印菲雙邊關係優先領域之一」的決定,可有效促進印菲在數字支付、數字身份證等領域的交流合作。可以看到的是,在存在對華地緣對立情緒的「一帶一路」國家,從實體到金融基建領域都存在着強大的對印合作需求,這些都會助力印度企業的實力在這些領域內不斷壯大,而與之相對應的就是中國企業被逐步排擠出相關領域。

再次,印度-中國各自國內經濟的基本走向,也意味着印度企業將會對中國「一帶一路」構成嚴峻的挑戰。根據南開大學研究團隊撰寫的《中國民營企業對外直接投資指數年度報告》,「一帶一路」總投資中民企投資佔比過半,是名副其實的「主力軍」。但是自2016年起,無論是年度總投資項目數還是總金額都不斷走低。至2022年,兩者數目均不足歷史高位的一半。而中國「一帶一路」年度投資總額也不斷走低。其中固然有投資側重點趨於改變的因素,但是整體經濟走勢對公私財力的掣肘效應不容低估。

疫情封控結束之後,中國經濟的疲軟態勢表明無論是國企還是民企都將逐步缺乏必要的財力來支撐對外投融資需求,老齡化趨勢的逐步加深更是會令國內經濟雪上加霜。

2022年5月11日,位於印度孟買的小米商店。(路透社)

反觀印度,不僅經濟走勢強勁,更為年輕的人口結構也意味着經濟發展後勁更足,整體前景更為優良。因此,小米等中國企業歷經多次不公正對待也依然「不改初心」堅持紮根印度,一眾國際巨頭企業也紛紛將產業鏈遷移至印度。龐大而有活力的國內市場也意味着印度企業有着越發豐厚的國內根基來支撐其海外擴張訴求,也有着越發強勁的底氣來支撐其對華競爭戰略。

當下,與政府存在密切關係的阿塔尼集團已經基本完成了印度洋-波斯灣-紅海-地中海-巴爾幹半島的鐵路-港口基建網絡佈局,也在實質上形成了對中國企業的擠出效應,並且這一效應在未來有望繼續持續和加強,對中國「一帶一路」項目的持續推進而言,威脅很大。

最終分析結論:

截至今年8月底,阿達尼集團的金融交易醜聞仍在持續發酵中,國際媒體也依然在堅持不依不饒地敲打。一旦相關醜聞坐實,阿達尼集團的股價註定再度受到重創,其自身分崩離析也不是沒有可能。但是,正如印度媒體所指出的,阿達尼在印度國內的市場份額將會很快由其他印度巨頭予以填補,其所開拓的國際版圖也會由其它印度企業予以接手,而一系列有利於印度企業的因素則會長期存在。即使阿達尼不在了,印度企業也將依然是中國「一帶一路」的持久威脅。

本文原載於安邦智庫第6994期「每日經濟」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