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G20峰會|習近平傳將首次缺席 箇中原因若何?

撰文:葉德豪
出版:更新:

本年的G20峰會將於9月9至10日在印度首都新德里舉行。自印度去年12月成為G20輪任主席國之後,其主席國地位被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視作印度向全世界以至國內民眾展現印度世界大國地位的象徵,掛着G20名號的會議全年超過200場、遍佈印度不同地區56個城市,其高峰之處更是9月的領袖峰會--有印度評論人更將此峰會評為1983年印度主辦「不結盟運動」峰會以來的「最具威望國際盛事」。

然而,根據路透社8月31日的報道,兩名印度官員、一名在華外交官和一名其他G20國家官員的消息都顯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並不會親身出席這次G20峰會,只會派出國務院總理李強出席。李強預計會在印尼雅加達出席完5至7日的東盟峰會之後再改道新德里。

雖然中方尚未確認此等說法,但由於在最近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Gina Raimondo)的前後,白宮官員的放風也是以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尋求和習近平於本年11月美國三藩市亞太經合組織( APEC)峰會見面為主調,因此路透社對於習近平不出席G20峰會的報道準確性大概不差。

如果上述報道屬實,按照目前已知訊息來看,在G20各國領袖之中,不出席的就只有因為俄烏戰爭的敏感性而已經確實會親自到會的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以及習近平。

同時,這也將是2013年來習近平首次缺席的G20峰會。

巴西總統盧拉、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南非總統拉馬福薩、印度總理莫迪和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在2023年金磚國家峰會期間拍攝合照。(Reuters)

為何習近平不出席G20?

無論是在路透社的報道本身,還是諸如《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等具權威性的國際政治評述刊物,西方輿論都提到這很可能是習近平故意不給面子莫迪。雖然習、莫二人在剛剛過去的南非金磚峰會上有過面對面對話,雙方也繼續在邊境爭議問題上進行談判,但同時中國自然資源部在金磚峰會還未正式完結時所公布的2023年標準地圖,卻以「規範使用地圖一點都不能錯」為標語,將中印有爭議的藏南地區納入領土之中,引來印度外交部對華表達強烈不滿。

除此之外,由於南非金磚峰會成功促成了金磚國家組織13年來的首次擴充,將阿根廷、埃及、埃塞俄比亞、沙特、阿聯酋、伊朗等六國加入組織當中,象徵着非西方國家組織能力的冒起,也有評論認為習近平不親身出席包括主要西方國家的G20峰會,是要進一步顯示出其抗衡西方主導國際組織的意向。

這些分析都不無道理。

印度和中國基於邊境爭議的外交不和,有着印度民意的基礎(43%印度人認為中國是最大軍事威脅,而「宿敵」巴基斯坦則只得13%),也有着莫迪當局的外交功利主義考慮(其「反華」立場有助吸引西方在軍事和經濟上支援印度)。對此中國當然也是了然於胸,因此中國也不必因為莫迪主辦G20峰會的虛榮感而要故意給其面子去討好莫迪。

同時,在「全球南方」國家的領導地位上,印度和中國也確實有國際政治當中的競爭關係。例如莫迪本年1月舉辦「全球南方聲音峰會」之時,自稱是全球南方「當然成員」的中國就明顯地缺席。而當人們期望莫迪能藉G20主席國身份調解俄烏戰爭,又或者西方和全球南方的不和之際,本年以來多次G20會面都因為俄烏戰爭立場不同的問題而產生不了共同聲明,但另一邊廂,中國卻促成了沙特和伊朗復交等明確無誤的外交成果。

在全球南方國家代表性的議題上,莫迪也同中國有着微妙的競逐。雖然金磚擴員是印度也有份的外交成果,但在國際外交場域的觀感上,金磚由中國領導的氛圍是難以否定的,這不只因為中國GDP佔金磚五國的七成等客觀數字,還顯示在外交待遇之上。例如,在金磚峰會期間,唯一得到東道主南非總統拉馬福薩(Cyril Ramaphosa)親自到機場迎接的國家領袖,就只有習近平;莫迪則只獲副總統迎接,有南非媒體更報道,莫迪一度因此拒絕落機。(南非官方否認此說法。)

在2019年的大阪G20峰會上,普京、莫迪和習近平握手合照。(Reuters)

相對於金磚,G20才是印度說明自己才是全球南方代表的場合。在這次峰會上,莫迪就希望促成非洲聯盟(AU)正成為G20 (或G21)成員,與歐盟平起平坐(目前G20的唯一非洲成員國是南非)。即使此舉成功,習近平的首次不出席當然也構成了減損G20重要性的客觀觀感。

從更根本的角度來看,中、印雖然都有經營全球南方的意志,但兩國的進路有着本質上的不同。中國很明顯是以一個非西方(按:卻未必是反西方)的架構為主軸,但印度則是以將全球南方國家融入有西方參與的架構為念。在中國已成為能與美國平起平坐的世界另一極之際,這一種進路上的分歧也不是難以理解的。

因此,就算習近平缺席G20並非故意不賞面,其背後也代表着其與莫迪截然不同的全球南方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