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林肯到訪是中美關係的「退燒藥」 有效期可能不會超過6個月
對一直高燒不退的中美關係,布林肯訪華是一劑退燒良藥。儘管訪問改變不了中美關係的對抗態勢與長期趨勢,但是雙方在離婚前能找個機會坐下來溝通,不發生衝突,本身就是一個進步,一件好事!
筆者一直在關注全球各大媒體對布林肯訪華行程的報道,它是過去幾天國際媒體最關注的熱門新聞,從16日布林肯登上飛機開始,到18日、19日在北京的兩天訪問過程,這位國務卿先生與中方的每一點互動,都被國際媒體與外交界放大審視,進行了很多解讀。
從中美雙方的評價看,布林肯訪問似乎也達成了一些效果。
拜登當地時間19日對布林肯此行作出回應,稱「我們走在正確道路上」。路透社認為,拜登是在暗示布林肯之行取得了進展,法新社則評論稱,這是拜登對布林肯訪華進行積極回應。
中國方面,布林肯與中方外交團隊的互動也獲得了中方領導人「這很好」三字評價,外交部美大司司長楊濤在介紹訪問情況時也表示雙方「達成了一些積極共識和成果」。
相比過去多年雙方之間針鋒相對的言辭攻伐乃至指名叫罵,雙邊關係能出現這些積極變化,確實是「很好」。
但是,即便如此,幾乎所有媒體與外交觀察人士,在談到中美關係的未來前景時,都持悲觀態度,都對中美關係能否回歸和諧狀態表示懷疑。
這是因為,中美衝突是一個新興大國與守成霸權之間的衝突,隨着中國崛起,原來的良性競爭已經上升呈現為結構性衝突,到了地區與國際權力爭奪的層面,更是兩種不同文明體系、制度模式和意識形態的競爭,而且已沒有足夠大的共同利益可以讓雙方放下競爭。
事實上,有不少人認為,驅動拜登政府做出安排布林肯訪問中國的主要動機,儘管在白宮表述中一直是要為中美競爭裝上「防護欄」,「防止中美競爭變為衝突」,但實際上,拜登政府的目的非常現實,為了APEC召開。
APEC將於今年11月在美國舊金山舉行,因為俄烏戰爭和對俄羅斯的國際制裁,被國際刑事法庭(ICC)全球通緝的普京肯定是去不了。如果中國也不去,APEC還開個啥?
所以,氣球事件後,拜登政府迅速放低姿態,表示希望推動恢復布林肯訪華,其目的就是為儘快讓氣球事件翻篇,為邀請中國參加APEC創造條件和氛圍。
這就是拜登這個人的特質,他是個現實主義者,原則性不強,但務實而靈活,有點司馬懿的老謀深算與靈活身段,在沒有把握一擊必中的情況下,寧可暫時放低姿態,在非衝突狀態下等待出手機會。
相對而言,布林肯因為其外交精英背景,有點更偏向理想主義。從布林肯對中美關係的對抗性質及希望達到的終極目的看,我有一定把握相信,他本人缺乏緩和與中國關係意願。
但是,作為國務卿,布林肯必須服從於拜登對中美關係的認知與現實需要。
APEC後,美國將進入選舉周期,選舉大戰將正式拉開帷幕。在民主黨內部的激烈互撕以及與共和黨的更激烈互撕中,中國議題一定會成為兩黨候選人的「拿分題」,在對中強硬已成美國普遍民意,遏制中國已成兩黨共識的情況下,受政治正確和選舉需要驅使,拜登政府很可能會重拾強硬政策,至少會在選舉語言與姿態上,對中國會更為強硬。
屆時,中美關係必將面臨新的挑戰,布林肯訪華的「藥效」將迅速消散。
中國不是不知道這個情況,拜登的算盤怎麼打,北京心裏一清二楚。但是,從中國的角度,因為面臨經濟復甦壓力與各種挑戰,也需要緩和與美方的關係。
胡錫進在近日的博文中說,「如果中美發生戰略利益對等、對雙方都生死攸關的戰爭,美方將能夠輕而易舉開展為美國生存而對華一戰的政治動員,並且能夠將所有力量全都調動起來與中國進行生死一搏,如果形成那樣的情形,我相信中方將不會有勝算。」儘管胡錫進對其他議題的評價被屢屢證偽,這句略顯悲觀的話在一定程度上卻不失為部份人的一個理性判斷。
所以,從中方的角度,雖然明知道拜登軟化對中姿態只是權宜之舉,布林肯訪問只是為持續高燒的中美關係服下一劑退燒藥,為了把中美關係的温度降下來,中方仍然願意配合坐下來談,以儘量推遲中美攤牌時間,抓緊時間為最終攤牌做更充分準備。
對布林肯的訪華行程,我們還必須把視野放得更開一些。要看到布林肯在訪問完中國後,隨即就登機轉往英國訪問,而同一時間,中國總理李強正在德法兩國訪問。
與此同時,就在布林肯訪問中國期間,拜登的另一個重要助手,國安顧問沙利文也對韓國、日本和菲律賓進行了安全訪問。
仔細審視中美圍繞歐洲展開的爭奪,以及美國和韓、日、菲律賓三國的盟友關係,就不難看出拜登在暫時緩和與中國關係的同時,仍把圍堵與遏制中國放到了更重要、更長遠的戰略位置。
所以,中美關係就像一個染疾沉重的病人,導致其健康惡化的病因不僅沒有消退反而還在繼續強化,布林肯訪華只是一劑退燒藥,這劑藥能管多長時間?答案不言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