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時放飛機? 落空的黃仁勳「登陸」行
人工智能晶片巨頭英偉達(Nvidia)創辦人黃仁勳已從台灣返回美國的消息在星期一(6月5日)得到證實,讓坊間對他本周訪問中國內地的高漲期待落了空。
此前一周,關於黃仁勳「登陸」的消息已傳得沸沸揚揚,連具體行程都有鼻子有眼。據說,黃仁勳會到訪騰訊、字節跳動等科技公司,理想和比亞迪等電動車企,以及正進軍電動車領域的小米公司。甚至有媒體稱,他將在北京會見政府官員,探討在中國設立新的圖形處理器(GPU)研發分部。
黃仁勳「登陸」的消息,夾雜在近期外資企業總裁訪華潮中傳出,並不令人意外。今年3月以來,蘋果、高通、英特爾、星巴克、特斯拉和摩根大通等知名外企高管相繼訪華。據彭博社披露,前任世界首富、奢侈品集團LVMH董事長Bernard Arnault也計劃在本月訪問中國。
外界預計,被譽為「人工智能教父」的黃仁勳若來中國,受到的接待規格或可媲美上周訪華的電動車巨頭特斯拉創辦人馬斯克。馬斯克在短短兩天裏相繼與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秦剛、工信部長金壯龍和商務部長王文濤會面。還有消息稱,中國副總理丁薛祥也接見了馬斯克。
有中國媒體稱,英偉達相關代理商之前確實收到黃仁勳要來的口風。但事實上,直到6月1日,黃仁勳在台灣接受媒體訪問時都說,還沒決定是否訪問中國內地。
黃仁勳的大陸之旅落空,為這股外企訪華熱澆了一盆冷水。中國A股科技板塊應聲滑落,令沉浸在樂觀情緒中的投資者們意識到,中美關係並未真正破冰,尖端科技領域仍受地緣政治因素制約。
作為ChatGPT的幕後功臣,英偉達股價開年來已大漲超過150%。去年集團營收中47%來自中國。也是在同一年,美國政府禁止英偉達向包括騰訊和字節在內的中國客戶銷售兩款高性能晶片,公司只得為中國市場量身定製相應產品的低端版本。
黃仁勳上月底在接受《金融時報》專訪時毫不諱言,美國政府對半導體技術的出口限制使得英偉達束手束腳。他也警告,持續升級的中美晶片戰將令美國科技業面臨遭受「巨大損害」的風險。「如果失去了中國市場,我們並沒有應急計劃。因為世界上沒有其他中國,中國只有一個。」
他也補充,中國約佔美國科技市場的三分之一,作為原料來源和終端市場的地位都無可取代。如果中國無法從美國買到所需產品,就會自行製造替代品。
在黃仁勳發出警告之前,中國對美國晶片製造商美光(Micron)的一紙禁令,已在美國科技界激起強烈反響。隨着晶片戰從美國單方面出擊演變為兩國互搏,美光和英偉達這樣的科技企業處境日漸艱難,越來越多企業也在遭受池魚之殃。
大名鼎鼎的科技投資公司紅杉資本(Sequoia Capital)星期三(7日)宣佈把中國和美國的業務完全分開。這家曾投資過美團、字節跳動和拼多多的投資巨頭,並未將地緣政治因素列為拆分業務的原因,但分析普遍認為,這個決定和中美兩國政府即將出台限制美企投資中國科企的政策有關。
中美官員近期接觸頻密,兩國官方本周均以「坦誠」和「富有成效」來形容雙方外交官員星期一在北京的會談,展現出雙邊關係破冰回暖的跡象。但與此同時,雙方在國家安全議題上的緊張對立氣氛未見緩解。
有觀點認為,中美關係正走向美國國務卿布林肯闡述的在不同情況下「競爭」「合作」和「對抗」的局面。兩國接下來還可能相互試探,各自調整,從而做到在競爭中保持合作,在合作時不忘對抗。雙邊關係要達到新的平衡,就得看雙方能否做到對不同議題區隔對待,儘量減少對抗的範圍和強度。
對於馬斯克和黃仁勳而言,中國內地市場或許同樣重要,但意義大不相同。中國是特斯拉最大的海外生產基地,可以提供完整產業鏈和高效產能。而英偉達的代工生產幾乎全部交付台積電,高端製程並不在大陸設廠。馬斯克訪華可以收穫更多支持政策和資源,黃仁勛登陸,則更可能為英偉達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在中美關係乍暖還寒之際,馬斯克得以訪華,黃仁勳只得「爽約」的局面,可能還會持續一段時間。不過,隨着中美對彼此態度持續微調,情況隨時可能發生變化。或許正因如此,一些樂觀的市場人士依然看好黃仁勳還有機會「登陸」,帶動中國科技股搭上英偉達這輛飆升的快車。
本文獲《聯合早報》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