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爭|赫爾松水壩被炸決堤 雙方各有得失
當軍事觀察家趕忙學習馬里烏波爾(Mariupol)以北百餘公里地形、地名以了解烏克蘭「疑似大反攻」的形勢之際,當地時間6月6日清晨,俄烏雙方都傳出在赫爾松州(Kherson)橫越第聶伯河(Dnipro)的卡霍夫卡(Kakhovka)水電大壩被炸決堤的消息,下游兩岸水位急速上升,黎明初至實控西岸的烏方官員和實控東岸的俄方官員都宣布多個地區疏散。
烏克蘭指責決堤是實際佔領卡霍夫卡水壩的俄方所為,有俄媒起初指之為大壩結構性事故,後來俄羅斯國防部長紹伊古(Sergei Shoigu)則指烏方炸毀大壩,用以阻止俄羅斯的越河攻勢。(按:俄方和西方的消息都未見俄軍有作出此等攻勢的準備。)
在戰爭中炸毀水壩固然很大可能構成戰爭罪行,但利用水壩來爭取戰場優勢卻是頗為常見的策略性行動。在俄烏戰爭之中,烏方在開戰首幾天就曾炸毀基輔以北的水壩,讓大水淹浸伊爾平(Irpin)一帶,用來阻擋俄軍推進;俄軍去年9月為阻烏軍往南壓迫當時屬俄控的赫爾松市周邊地區,也炸毀了第聶伯河支流因胡萊茨(Inhulets)的水壩。
由於炸毀水壩的行動在戰爭中往往是一道「七傷拳」,如果沒有人承認責任、沒有確鑿證據,單憑結果去分析,也難以認定到底是烏克蘭還是俄羅斯所為。
縮短俄烏前線?
烏方早在去年4日已指責戰爭之初奪得卡霍夫卡的俄方在水壩裝置炸藥,到10月澤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也公開警告過俄羅斯有炸毀水壩的可能,之後就引起了俄方的「反警告」,向聯合國提出烏軍有炸毀水壩的計劃。當時,烏軍在赫爾松西岸正進行反攻,分析認為水壩被毀可能有助阻止烏克蘭進一步越河追擊。(不過,最後水壩只有稍遭破壞,而烏軍也沒有大舉越河追擊,被部份西方官員認為不夠追取、錯失良機。)
從這一次卡霍夫卡水壩被毀的時間點來看,正值烏克蘭大反攻的初始階段,炸毀水壩將在短期內去除烏克蘭在赫爾松越河反攻的可能,實際上縮短了俄烏戰爭的前線,使俄軍留守赫爾松東岸的部隊可派往目前戰事似乎較為激烈的扎波羅熱州(Zaporizhzhia)東部、頓涅茨克州(Donetsk)西南部以防守烏軍攻勢。
而且,過去數月,烏克蘭也在赫爾松第聶伯河下游地帶進行極小規模的試探性越河行動,甚至有在河東三角洲地帶建立過一些臨時據點。根據俄羅斯軍事博客Rybar的消息,這次水壩被毀後,俄軍也曾向第聶伯河上撤退的烏軍船隻開火。
雖然水壩被毀的最明確影響,是斷絕了烏軍越河進攻的可能。不過,各方分析幾乎都一致認為烏克蘭本來就不太可能冒險大舉越河進攻,其更明顯的行軍進路是先從扎波羅熱南下截斷俄羅斯貫通克里米亞的「陸橋」,繼而再進擊被包圍西北東三方包圍的俄控扎波羅熱和赫爾松。
[以下:澤連斯基指責炸毀水壩是俄方所為。]
再斷克里米亞供水?
由於赫爾松第聶伯河西岸的地勢比東岸高,水壩決堤造成的水淹相信對俄控東岸的影響更大。而去年11月全面撤回東岸之後,俄方也在沿河一帶設置了不少防禦工事,洪水在短期內也將對此造成嚴重破壞。水壩被毀後,當地沿岸俄軍才開始撤走,顯示出他們似乎沒有事前準備。
進一步而言,卡霍夫卡水壩也是經北克里米亞運河輸水到克里米亞的重要基建,水壩被毀很大可能會阻礙克里米亞的供水,使其水源短缺問題回復到2014至2022年之間的狀況——在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之後,烏克蘭截斷運河供水,克里米亞農地面積在數年內大減近九成;有分析認為保證克里米亞供水也是俄羅斯2022年開戰的原因之一。
克里米亞的控制權之所以重要,主要是因為其是俄羅斯黑海艦隊總部塞瓦斯托波爾(Sevastopol)的所在,可是最近卻有烏方消息指俄方擔心克里米亞的補給困難,已逐步將黑海艦隊的後勤中心搬到俄羅斯自身的黑海港口新羅西斯克(Novorossiysk)。
炸毀水壩來截斷克里米亞供水有可能是烏克蘭反攻克里米亞的部署之一。不過,在俄烏戰爭爆前運河斷水八年也無改俄羅斯穩控克里米亞的事實,再次斷水的實際影響有多大是一個疑問。而且,目前烏克蘭的試探性反攻暫時也未能找到突破點,在多方前線只能造成緩緩推進,甚至時進時退的局面,離反攻克里米亞的時機頗為遙遠。
另一宗離奇事故
除了俄、烏炸毀水壩之外,還有一種可能性是水壩失修出現結構性自毀。根據CNN的報道,早在6月1日、2日,衛星照片已顯示水壩上橋樑出現損壞(5月28日尚是完好)。事實上,去年8月以來,水壩亦至少遇上兩次爆炸。去年底的影像亦顯示水壩閘門讓較多水流出,導致水庫水位下降,一度引起過對於位於上游百多公里扎波羅熱核電廠的水冷系統的擔憂。不過,在這次決堤之前,水庫的水位卻因為俄方關閉太多水閘而達至了30年高位,更出現河水越過水壩頂部下流的情況,有可能因此導致水壩損毀。
但由於決堤之前據報當地傳出了爆炸巨響,而俄烏雙方都以爆炸為基礎作敘事,自毀之說似乎可能不太。《紐約時報》亦引述工程學教授分析,指這次卡霍夫卡水壩的受損較大可能是來自內部爆炸。
案情眾說紛紜,而且水壩被毀對俄烏雙方而言都各有得失,而且未改烏克蘭準備大反攻的整體態勢,因此,我們暫時只能說這次卡霍夫卡水壩被毀是這場戰爭之中一連串離奇事故的最新一項。
其他影響
在戰事發展之外,水壩被毀的其他影響,還需要進一步觀察。首先,由於扎波羅熱核電廠的六個反應堆的其中五個已在「冷關閉」狀態,另外一個則在「熱關閉」狀態,並不需要新鮮水源來冷卻。在水壩被毀後,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已表明核電廠安全並沒有受到即時威脅,而核電廠亦有一個大型冷卻池可作替代水源。因此,人們不必擔心水壩被毀會引起另一波核恐慌。
其次,除了克里米亞的供水問題之外,水壩決堤也會造成多個項層面的長遠影響。卡霍夫卡水壩的發電供給烏克蘭約300萬人所需,水壩被毀將加劇烏克蘭的能源問題。而水壩同樣是烏克蘭南部大片農田灌溉系統的重要一環,這次事件將影響烏克蘭的農業產出,間接推高全球糧食價格。同時,洪水亦會將水力發電站及其下游沿岸陸地的污染物沖到不同地方,當中更包括兩軍在岸上埋藏的地雷,造成難以預知的意外風險,甚至影響到其他黑海沿岸國家。
正如俄烏戰爭本身一般,卡霍夫卡水壩被毀在戰事的爭奪以外對任何人也沒有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