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債上限大限將至 為何拜登和眾議員們都照常放假?
面對6月1日限期將至,白宮和國會眾議院共和黨人的國債上限談判到5月25日尚未達成結果。總統拜登(Joe Biden)表示談判有進展,雙方幕僚談判繼續;眾議院議長麥卡錫(Kevin McCarthy)則稱未有協議,大家都知道分歧在哪,將繼續努力解決問題。
由於眾議員將有72小時審視任何提升國債上限的協議,然後才進入投票,這個周末理該是雙方全天候緊密接觸以趕在債務違約危機降臨前達成協議的「最後關頭」。同時,本年的陣亡將士紀念日(Memorial Day)剛好是在5月29日,放假一天,使國會的日程更為緊湊。
然而,無論是拜登,還是眾議員,在這個關鍵的長周末,都決定照常放假離開華府。拜登26日將啟程到大衛營渡周末,眾議院亦照常放假,下周更是所謂的「地區工作時段」,議員們理論上不必回到華府。雖然麥卡錫表明議員們要有緊急回到華府投票的準備,不過他們將有24小時的預先通知時間,使白宮和眾議院共和黨人達成協議的剩餘時間更少。
雖然財政部、華爾街金融機構都在為國債上限一旦被抵觸預先作出一系列的緊急應變準備,但拜登當局和共和黨的「臨急放假」大概說明了全球觸目的國債上限之爭其實只是兩黨合演的一場政治戲,到最後必然會以某種妥協的方式解決,不會讓美國債務違約的自製災難發生。
這一場戲雖說是雙方合演,卻沒有一致的完整劇本,大家也是在看到了對方的演出之後才即席應對。
拜登最初的立場是要堅持國債上限不能被綁架作為政府開支談判籌碼。然而,麥卡錫最後卻超乎預期地成功統一了立場各異的共和黨眾議員,通過了共和黨版本的削減開支、提升國債上限法案,而且民調也開始往對拜登不利的方向發展,於是拜登就不得不由改變堅持不談的立場,甚至透過縮短其G7峰會亞洲行程,包括取消到巴布亞新畿內亞(Papua New Guinea)的歷史性訪問和澳洲的四方安全對談(QUAD)峰會,趕回華府,來突顯其「解決問題」的熱心。
接下來的劇情是雙軌並行。一方面,在兩黨黨內強硬派的壓力之下,拜登和麥卡錫都必需表現得自己如何毫不妥協、如何堅持立場;另一方面,為了避免美國民眾將債務違約危機迫在眉睫的政治責任歸咎到自己身上,雙方也要表現出努力解決問題的誠意。因此,在大限迫近前的劇情必然是雙方不斷緊密談判卻一直沒有結果。
雖然在輿論鋪陳之中,拜登同共和黨人看起來立場南轅北轍,但其實雙方的爭議範圍非常小。在目前的政治形勢之下,老年醫保、社會保障等法定開支不能動,也就是說近三分之二的聯邦政府開支也沒有爭議;國防開支當然也不能動,甚至是要增加,因此剩下來三分之一的「可支配開支」其中一半也不能動。在其餘一半的可支配開支之中,諸如老兵事務、國土安全、衛生等層面的多種支出也難以改動。因此,根據《華爾街日報》的計算,白宮與共和黨人的開支提案差距,其實只佔政府整體開支的大約2%左右。
政治劇目背後的實質工作,就是幕僚們要如何在這個小差距之間編寫出大家都知道的預定結局——那就是雙方都得到一些東西作下台階,在最後一刻達成了妥協。
根據《紐約時報》的報道,正成形成的共識將會讓共和黨人可以說他們成功減少了一些開支、讓民主黨人可以說他們成功使多數國會開支不被削減。同時,共和黨人原本只將國債上限延續至明年3月的方案,也將推延至2024年大選之後。這大概是拜登和麥卡錫都有意避免國債上限變成大選議題——特別是在特朗普(Donald Trump)表明因為他不是總統所以不會擔心國債上限爆煲之後。
為了填補可支配開支被削減留下來的空洞,白宮可能會同意共和黨人減少對國稅局(IRS)撥款的要求,以此款項作幫補。諷刺的是,減少國稅局撥款將會降低聯邦政府的徵稅能力,預計將會減少政府收入,變相加重赤字。
在結局漸明之際,製造危機感的工作就由兩黨的激進人物來領軍。而媒體也非常配合,開始報道某某共和黨議員主張堅持眾議院已經通過的方案,不要與民主黨人談判,以及一些民主黨議員如何不滿拜登當局不向他們公開談判進展,要求拜登要更加進取的去反對共和黨人的方案等等。
但事實上,雖然兩黨都存在堅持不讓的激進派,但大多數眾議員們都是聽黨話、跟黨走的,只要拜登和麥卡錫達成協議,一聲令下,大家都會聽從投票指示,並不存在兩黨共識不能通過國會的可能。
當然,一套沒有完整劇本的舞台戲要演得工整、演得有頭有尾,並不是必然的事,總存在演員們應對出錯的可能。不過,從拜登和麥卡錫在限期來臨前都從容放假的決定來看,這次演出看來是不會失敗告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