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中國外交將捨棄「三分法」?
中國兩會正在召開,今年的外交工作如何開展,按照慣例每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都有了相關說明。今年政府工作報告關於外交的部分除了新增「全球安全倡議」這一說法,其他的提法同去年大同小異。但是如果將視野放遠到過去十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對外交的描述正在發生整體性變化。
過去十年政府工作報告中關於外交的描述,2020年到2023年是一種風格,2014年到2019年是一種風格。
和2014年到2019年比,2020年到2023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關於外交的部分暢談人類命運共同體,但是沒有了大國關係如何做,周邊外交如何做,發展中國家外交如何做的具體描述。
中共十八大以來,中國外交是按照「大國是關鍵、周邊是首要、發展中國家是基礎」的框架來推進的。
比如2014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要全面推進周邊外交,鞏固睦鄰友好,深化互利合作。加強同發展中國家團結與合作,維護髮展中國家共同利益。深化同各大國戰略對話與務實合作,推動建立長期穩定健康發展的大國關係。
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加強與各主要大國協調合作,建設良性互動、合作共贏的大國關係。秉持親誠惠容的周邊外交理念,與地區國家持久和平相處、聯動融合發展。深化南南合作、促進共同發展,維護髮展中國家正當合法權益。
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稱,要加強與主要大國溝通對話與協調合作,深化同周邊國家關係,拓展與發展中國家互利合作。
但是2020年以來,政府工作報告對於未來一年工作展望時這些說法就沒有再提及。且值得注意的是按照慣例政府工作報告首先對過去一年的工作進行總結和回顧。而2020年以來,在回顧過去一年的外交時,大國外交、周邊外交、發展中國家外交也沒有再提。這和2014年到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在總結過去一年工作時會提到大國和周邊以及發展中國家也不同。
大國、周邊、發展中國家,這一外交敘述框架並非中共十八大之後獨有。20世紀70年代前期,中共領袖毛澤東對國際形勢逐漸形成關於三個世界劃分的估計。即蘇美兩個超級大國屬於第一世界,蘇美以外的西方發達國家和東歐國家屬於第二世界,亞洲、非洲、拉丁美洲的廣大發展中國家屬於第三世界。這一判斷對中國外交產生了深遠影響,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長期以來是中國外交很重要的區分維度。
改革開放後,中國政府工作報告和黨代會報告中, 關於外交的論述,大多會沿用發達國家外交、周邊外交、發展中國家的表述。十八大之後發達國家外交這一說法被大國外交取代。
到底發生了什麼使得2020年來中國外交措辭發生瞭如此明顯的變化?2020年來政府工作報告中不再提大國外交、周邊外交、發展中國家外交,意味着什麼?
在分析人士看來,雖然2020年以來政府工作報告對於大國外交、周邊外交、發展中國家外交的說法着墨甚少,但是2022年中共二十大報告中仍然保留了這些說法。作為未來五年的行動指南,中共黨代會報告中繼續使用這些外交詞彙說明中國外交正處於變動的過程,但是還遠未到完全捨棄三分法的地步。
冷戰結束後形成的一超多強國際格局在維繫三十多年後已經搖搖欲墜。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的多強紛爭取代正在到來。穩定的大國關係格局已經不復存在。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同時中美矛盾日趨嚴重,美俄進入全新的對抗局面。大國關係均衡、穩定、合作共贏的基礎已經日漸坍塌。
大國關係這一關鍵基礎搖搖欲墜,那麼推進周邊外交和發展中國家外交困難重重。當前外交最重要的任務是重塑大國關係新格局,推動大變局儘快形成全新定局。中國外交現如今暢談落實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攜手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本質上是在大變局的時代,全力塑造中國的大國角色和地位,以求在激烈的競爭中贏得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