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正式接觸」——王毅對布林肯的「有限羞辱」

撰文:鄭真
出版:更新:

慕尼黑安全會議期間,中共中央外事辦主任王毅2月19日同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會面。中國外交部新聞通稿顯示此次會面是「應美方請求」的「非正式接觸」。在國際會議間隙進行的會面,一般稱之為非正式會晤。中方的低規格用詞,是有意展現強硬姿態,突顯美國有求於中方的被動。

不過,在慕尼黑安全會議這樣的多國外交場合,王毅平息事端的用意遠大於展現強硬。

美國早在數日前已經就氣球事件降調,白宮公開聲稱後續三次擊落氣球和中國無關。因此王毅的表態「中方必將奉陪到底」,不會是舊賬重提,不善罷甘休,更多是表達中方的不滿,是對美方的敲打。

圖為美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2月17日抵達慕尼黑機場時,向鏡頭揮手。(Reuters)

此前布林肯無限期叫停了訪華行程,此番王毅和布林肯能夠見面,足以說明溝通是剛需。王毅和布林肯的會見即便在描述上規格較低,也不影響溝通的效果。一開始氣球事件中方的應對就是低調的,沒有以往暴風驟雨般的戰狼姿態。再加上事件已經過了輿論發酵的高峰期,目前中美兩國高級外交官之間的溝通不是攤牌,而是事後危機處理。王毅的強硬言辭為中方找回了面子,美國也就整個氣球事件對中方有了通報交代。

此外,一個非常重要的細節是,王毅會見布林肯之外,還接連同英法德歐日等多國外長政要會晤,反覆表達了中國克服疫情影響後希望重啟交往的意思。

比如,在會晤法國總統馬克龍(Emmanuel Macron)時,王毅說願同法方全面重啟各領域往來。會晤德國總理朔爾茨(Olaf Scholz) 時,王毅說雙方可以積極籌備新一輪政府磋商,規劃兩國關係發展藍圖。會見意大利副總理兼外長塔亞尼(Antonio Tajani)時,王毅說中意可以全面重啟各領域交往合作,儘快行動起來,把被疫情耽誤的時間搶回來。會見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博雷利(Josep Borrell)時,王毅說中國已成功走出疫情大流行階段,願全面重啟同歐洲和世界的往來。雙方可積極籌備新一次中歐領導人會晤,充分用好各領域高層對話機制,推動雙方交流盡快恢復至疫前水平。

德國總理朔爾茨2月17日在慕尼黑安全會議期間與王毅會面。(Reuters)

此訪是中國轉變疫情防控策略後王毅首次出訪。除了出席慕尼黑安全論壇,還包括出訪法國、意大利、俄羅斯等國。重在向西方世界宣示中國在新的發展階段積極融入世界的善意。

從現實層面看,同美歐等發達國家合作,是疫情之後跌入谷底的中國經濟復甦的需要。霸道如美國也有不得不同中國合作的時候,中國作為後崛起的國家不可能對美國的態度是一直強硬到底,該合作還是要合作。

從戰略層面看,美國對中國的圍堵完全出於政治考量。而歐洲和中國並無地緣利害衝突。美國宣揚的美歐意識形態統一戰線在實際利益方面並不通吃。無論是出於在高科技等領域的經濟合作需要,還是從戰略上分化美國對歐洲的拉攏需要,中國都必須要處理好同歐洲尤其是歐盟的關係。中美關係越是疾風驟雨,歐洲方向承擔的必須對華表態站隊的壓力就越大。為了營造一個良好的中歐合作環境,中美關係不會一直僵化。

在這樣的背景下,中美關係很可能會呈現階段性趨於緩和的趨勢。